在上海东辉职校任教,杂叙
王方汉
东辉职校南分校,校园不大,小巧紧致,整洁有序;教师不多,个个尽职尽责。我所教的班,是零六级汽修一、二、三班和轨道二班。四位班主任都非常负责任。任主任,一位威信极高的分校领导,通情达理,干练果断,可亲可敬;分校的工作井井有条,与她领导有方是密切相关的。教务处的俞晴雯教师,身兼数职,忙里忙外,默默地为东辉作出贡献。
这是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我原来一直在重点高中工作,在职校任教是第一次。但我十分珍视这一份工作。
在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中,与学生从认识到熟悉,到产生感情。真的,学生非常可爱!每当在走廊上听到一声声“老师好”的问候语时,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跟学生在一起,,我总是感到特别愉快.
东辉职校,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作为教师,有责任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引领他们。在接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既是单纯的,又是复杂的。他们有中考失意的悲观情绪,也有人生道路的茫然。他们对所学的技术看得较重,但对文化学习一方面有基础的障碍,另一方面有认为学了没用的想法。
数学基础是很差的,有一位学生说:“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不想学数学。”由此可知,继续学数学是何等的困难!但这还不是教学中主要的问题。最大的阻碍是学生的弃学情绪。一个班里,想学数学的学生只有几个。接踵而来的纪律问题,上课讲话是家常便饭,令老师非常头疼。
必须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怎么办?
我采取了如下一些做法:
一、每一堂课维持纪律,反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经过观察,发现某些学生是重点需要做工作的,在课堂上和在课后,找他们谈话。其实道理他们是懂的,关键是把握不住自己。但他们有一个特点,对于非班主任老师的好言相劝,一般会答应,于是与其私下订立君子协定,保证上课时不讲话,保持安静。对于上课表现好的学生和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随时鼓励。汽修一班的殴佳骏、陈晓森同学长得人高马大,极为活跃,生性好动,与他们订立协定后,一个学期下来,基本上做到了上课不讲话。吴佳群、陆晓君同学原来上课时总爱不停地讲话,经过不断地耐心地做工作,近期表现很好。
二、正面教育,对学生反复宣传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技术工人或管理人员,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虽然从应用来讲,职校学的数学可能在工作或生活中派不上用场,但作为知识,作为常识,绝对是有益无害的。“有益无害论”在学生中受到了普遍的认可。
三、对作业的要求做到明确具体,堂堂课有作业,每班每周交两次作业,全收全改,分成AB两个等级,并作记载。对于作业认真,字迹工整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打出A加的符号,再加上评语,并在全班大力表扬。这样做收效不错,已形成良好的习惯。轨道二班的陈士昂、许祥同学,作业极为认真,一丝不苟,拿到重点高中去比,绝对一流。
三、在具体教学上,采取了如下措施:
1、教学内容少而精。一节课着重讲一两个问题。这里的学生,有点象幼儿园的小朋友,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二十分钟以内。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使用特殊的手段,精到的引入后,直奔主题,而不能象普通高中教学那样,由远而近,从实际中抽象出概念,层层剥茧,条分细缕,娓娓道来。
例如复数概念一节课,首先问:1的平方等于几?2的平方等于几?几的平方等于9?接着问:几的平方等于-1?三句话就引入了虚数单位i。
2、基本知识反复覆盖。想到了地铁,五分钟一趟,如果你赶不上这一趟,还有下一趟,赶不了下一趟,还有下下趟。面对消化能力差的学生,要想让他们学到一点知识,只有用反复覆盖的教学方法,把少而精的内容先嚼粹,再少量地一次次地喂。
例如关于向量加减法的几何作图、向量的坐标及运算,翻来复去多次讲解和学生演板,次数不少于十次。
3、培养“学科带头人”。每个班都有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虽然基础差一点,但只要肯学就有办法,老师决不让他们失望。而且这些同学在班上可以起到带头作用,是学科的希望。
为此,在所任的四个班级中,均成立了学科小组,科代表作为组长。在上课时,多请他们回答问题。每节课后,用几道题写在小纸片上,一个一个地当着老师的面做出来。这样的效果不错。在最近举行的单元测验中,每个班都有九十分以上的高分数。
轨道二班陈士昂、许祥、朱明同学,对文化课和数学的学习特别有兴趣,他们在读高复班,有时到办公室来问课外的数学题,这样的学生真是难得,没有理由不加以热情支持并予以指导。
4、以亲切热情、积极向上的教学姿态,提高亲和力和凝聚力上好每一节课,完成每一节课的任务,。
上课的时候,对学生发话“请”字当先,轻言细语,好言相劝,既有批评更有鼓励,以鼓励为主,表扬其闪光点。例如汽修三班的段正伟同学,来自于云南,在周末休息日多次打电话给老师,询问作业的做法,向老师表示慰问。轨道二班薛贤雯同学提前离校实习,还给老师发来短信,报告工作情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东辉任教的几个月,收益非浅,感受颇多。有同事开玩笑说,专家级的教师在这里教不想学的学生,真是大材小用了。是吗?不是。其实,我一点也不觉得在这里屈才了。老有所为,为社会作一点贡献,为孩子们做一点事,我心甘情愿。
后记:学校对于外聘教师没有写小结的要求。我写这篇短文,不是应付差事,自然不是官样文字,全系有感而发,一吐为快。
2007-12-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