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丁亥年大年初二,上海佘山、朱家角游记

(2007-02-19 21:16:38)
标签:

大年

粽子

山顶

孙儿

侧门

分类: 旅游

丁亥年(2007年)大年初二
上海佘山、朱家角游记

(撰文/大罕)

  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大年初二是拜年串门的好日子。外来户的人家,选择这一天到远郊旅游,则是更为惬意的度假方式。上海地区惟一的自然山林风景区,就是离市区五十公里外的佘山,据说历史上很有名气,自然应该去游玩一次。

   清晨,寒风依然侵人,而天空出现了久违的艳阳,给人以暖暖的春意。我们一家三代五口,由儿子驾着私家车,经延安东路遂道直通高架桥,上高速公路,沿外青淞路,前往佘山。

   三岁的孙儿小憨在车上活蹦乱跳的,他记性很好,记得幼儿园曾带他们到月圆园来玩过,在他提议下,我们先到佘月圆园艺术园。

  月光广场位于艺术园的正门前。门头月牙型石柱拱门气势磅礴,轻盈的月牙型喷泉与之交相呼应。英伟挺拔与温柔婉约有机地揉和一处,别具匠心。宽敞明丽的广场,远处是现代化的建筑,给人以明快时尚的感觉。可是,公园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二闭园,不得入内。我们与孙儿在广场上合影留念。

   佘山,分东佘山和西佘山。离月圆园近的是东佘山,我们先去这里。

  去过鄂西的神龙架,穿过长江三峡,越过秦岭南岭,见到过这多名山大川,在眼前的柰山面前不禁哑然。这是山么?一抬头就可以见到山顶,其高度比江城武汉的龟山、蛇山都不如啊!但是,我们还是兴致勃勃地进入公园,抬阶而上。

  一口气上到山顶,只见遍是樟树,似乎闻到香沁的气味。来到眺望亭,近处是武警的营房,整齐划一。远处是形如弯月的月光湖,再远处蒙蒙一片高楼丛林。由于高度不够,山顶上又加修了二十余米高的观光塔,钢制结构,直插上空。上到塔上,西佘山山顶的天主教堂清晰可见,勾起了我们一睹英姿的欲望。

  从西面的山路下山,一路葱茏,游人稀疏。不远处有一小亭,旁边就是蝴蝶苑,我们就在这里吃带来的干粮。原来时隐时现的夹着木鱼敲击的悠婉的乐曲声,现在格外悦耳了。循声寻去,林木掩处香火燎绕,原来这里是佛香泉。观世音菩萨背山而立,神态宁静祥和。澄静美妙的佛音,在山凹中徐徐升起,浩荡而悠扬,浸润人的心田。

   出东佘山侧门,过一条马路,就是西佘山公园的大门。相比之下,山势略为陡削。爬一段山路,有一片平地,这里有一座约二十米高的宝塔。“好高的亭子啊!”小憨发出了如此感叹,惹得大人们笑声一片。

 沿着蜿延的山路行走,直奔佘山天文台和天主教堂。这时,天气渐热,游人也明显增多,听到的游人的口音多是绵绵的吴语,“老好老好”的话总挂在嘴边。天文台里很拥挤,我们没进去。可是,天主教堂里的人再多,我们一定要进去看一看。我们两代人轮换背着幼儿,沿着遍布野葱的苦路,拾级而上,似乎在领略耶稣当年经受的苦难。

  佘山天主教堂建于佘山山顶,气势宏伟,洁净豪华,山石与建筑融为一体,色彩协调自然,装饰手法在其细节部分又若隐若现,可谓中西合璧。据介绍,此教堂兴建历经十年,1942年罗马教皇将其敕封为“圣殿”。每年5月的朝圣日,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徒上山朝圣。

    下午三时,游毕西佘山。如果径直返程,时间尚早。查看地图,朱家角就在十几公里外的不远处。本来准备第二天再去的,何不趁此而行?于是,我们又乘着余兴,前往朱家角,领略这江南名镇的风土人情。

 一进入朱家角,商业气息扑面而来。一辆辆摩托车把轿车围住,为我们导游开路。说是从侧门进入,免收门票和停车费,价钱是三十元。初来乍到,这里有什么猫腻,谁也不知道,只好随之而行。

 去过周村的人,对朱家角的民居并不感到新奇,同样是小巷套接,户户市井。但与周庄相比,占地面积似乎要大得多。如果说周庄是杂货齐屯,那么可以说朱家角是以吃著称。糕点豆干,糯米糖果、扎肉蹄膀,名目繁多。尤其撩人口腹的,是一家挨一家的粽子。哪一位阿婆的粽子更好吃呢?有的挂起招牌,有上了上海电视台的,也有上中央电视台的。粽子放在很小的高压锅里蒸,现蒸现卖。排队的人不算少,我们也凑热闹,可是买的人一买就很多,待轮到门下货已卖完。情急之下,我建议:随便买哪一家就得了!果然,随便找了一家,粽子同样好吃,油而不腻,肉而爽口,很合武汉人的品味。

 穿过小巷,来到护城河下。清亮的河,水犹如少女的长发,柔和平静。站在城隍庙桥上,眺望四周,河埠廊坊、高檐挑梁、过街骑楼、水榭临河,一一尽收。呜呼,江南水乡,绵远悠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