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桃花吟
(撰文/大罕)
春熟四月,莺舞草茂,桃花盛开。一夜间花开满枝,一树桃花姹紫嫣红,千株桃树花艳满天。桃花与春天,像一对孪生的姐妹。春天里,桃花开;桃花开,春满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白居易笔下的春天和桃花,美不胜收。
古人常把桃花比喻漂亮女人,如“面若桃花”“艳若红桃”。李白的“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抒发的是对桃花艳冠群芳的感叹。而
“粉面桃花艳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则是描写的孔子与子路一起东游的路上遇到了一个美女,其美貌和神态。
“桃花、流水、容颜、情变”,古代诗词中常常把这四者与人生联系起来:桃花易凋、流水易逝、容颜易老,爱情易变,人生苦短,让人们吁嘘兮哉……
杜甫的《绝句漫兴》:“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的艳丽诠注为媚俗,把桃花隐喻为轻佻和浅薄。从此,桃花也有一个贬意或调侃的用场。把不能实现的男女相爱的美好的愿望称为桃花梦,例如用在了苏小小、柳如是的身上,令人忍俊不禁。今日常说“桃花运”、“诽闻”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含义。
桃花总是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缠绵的柔情。“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成为千古绝唱,被后人无数次引用过,从而使当年落第秀才崔护跻身于群星璀璨的唐代大诗人的行列。
大观园的林黛玉低眉吟唱“桃花行”,组建桃花诗社,是《红楼梦》中雅致的一笔。而飘零的桃花,让多愁善感、顾影自怜的林黛玉唱出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有画家讲:桃花难画,难在一个静字。画桃花,不但要画出它的香艳,更要写出它绚烂如红霞的神韵,还有那花下的隐约可见的女子身影,白玉素裙、轻纱绕肩……
现代作家又把桃花赋予新的外延。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从小说到电影、电视剧,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著。黄蓉居住的桃花岛成为人们向往的神奇的仙岛。充满仙风灵气的桃花岛赋予黄蓉尊贵、剔透、聪颖的气质,然而悟性极高的黄蓉并没有沉醉于桃红柳绿之中,她知道,唯有茫茫江湖才能给予她人生的快乐源泉:亲情、友情、爱情。于是,就演绎了憨憨的郭靖与颖颖的黄蓉之间的纯美的爱情。
虽然桃花被人强加了消积的一面,但我宁愿视而不见。
我心中的桃花是吉祥之花,幸福之花,希望之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