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鼓励点评文章 提高跟帖质量

(2006-10-06 15:11:56)

鼓励点评文章提高跟帖质量

(撰文/大罕)


   鼓励点评文章提高跟帖质量
蓉儿“2005——2006十分女人优秀写手榜”一帖后,柳莺对我的文章作了简评。读着文字,顿感一股热浪涌来。之后,梦中花雨为我“知音一曲清我心”写主帖加以点评,读后不禁老泪纵横。这是我读别人点评文章后的真情实感。
反过来,我对别人写点评文章,其效果也是一样的。写了艾—“寂寞让我如此美丽”的点评,她的回应是“不敢接受”,态度似乎有点冷。其实,后来看得出来,他对点评文章(注:不是笔者本人)是充满感激的。在对笑澜~的网文作了点评后,她高兴得乐呵呵的,恨不得要抱抱我(这是想象的啊),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而“评阿略的随想”,让阿略流下了热泪(其感动可以想见)。这些并不能说明笔者的评论如何高明,但能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沟通,需要真情互动,更需要鼓励。
在文学领域,文艺评论家与作家的地位是并驾齐驱的。不仅是因为评论难写——首先要研读人家的作品,加以提炼、归纳,然后用适当的手法表达出来,而且文学的进步需要旁观者加以评头论足,擂鼓助威。即使在网络上,一个成熟的成功的论坛,断然不能缺少评论。否则,各行其道,互不往来,冷漠充斥,淡薄漫延,生机从何而生?!
与此相关的是跟帖。在笔者看来,一些栏目的跟帖虽不乏精彩纷呈,但总的说来,应景、应付之辞居多。凡跟帖多的,一一读来,所见多数或插浑打科,或添油加醋,或版聊。如此说来,谁还敢再跟帖?如临深潭,如履薄冰矣。非也,笔者这里只是提倡跟帖的质量,只是提醒大家注意这一点,或者说是努力的一个方向,而绝无捆人手脚之意。话又说回来,插浑打科,以搏人一笑;添油加醋,以增趣添味;偶尔版聊几句,以增加时效性和透明度,凡此种种均未尝不可!网络本来是一自由天地,轻松去处,岂能作茧自缚、受此约束?!所以,诸位只管随意跟帖,一切无碍。(其实,谁也碍不了你呢!)
笔者可能比各位虚长若干岁。但是,他的心绝对是年轻的,“时髦”的,“与时俱进”的(用黄蓉的话补充一句是“柔情的”)。因而,他不会反对,甚至可以说支持灌水、调侃、幽默、搞笑,包括网上结婚什么的。发以上议论并非多余,一是出于对栏目的喜爱,爱之则愿恨之;二是以免大家误会,心里骂此君:死板、古怪。
哼,大罕,你自己不跟帖,还有资格说这些?!
是的,说这些,我并没有本钱。但话既说到这里来了,不如一吐为快。罪过,罪过。
嗬,大罕,你写评论很过瘾吧?干脆开一个栏目吧,让你多多地写它!
呵呵,千万别这样,大罕写评论,不过是心血来潮,偶尔为之。论坛又不支持,何苦来着?嘿嘿,罪过,罪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