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80后《广州日报》lisa李湘韩寒郭敬明张一一《努力》文化 |
《广州日报》专访:韩寒郭敬明在走下坡路(上)
继《我不是人渣》、《不》、《一夜成名》等作品之后,80后作家张一一在沉寂三年之后终于推出了新作——《努力》。作为韩寒、郭敬明之外第三位频繁出现在文化娱乐头条的“80后”写手,两年前,张一一因向著名节目主持人李湘“求婚”曾轰动一时。随着新书出版,他狂贬《赤壁》剧组没文化、指责蒋方舟进清华靠作家老妈、号召“80后”和“90后”抵制《奋斗》并得到大多数网友的积极响应。昨日下午,自称“左手娱乐,右手文化”的张一一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努力》因题材“敏感”辗转十多个出版社
《努力》被称之为“80创业史诗”和“娱乐圈成名秘笈”,张一一说,这种描述一点儿也不夸张。
《努力》的男主人公曾经眼高手低非常迷惘,曾经众叛亲离极度沮丧,不甘平庸却四处碰壁,绞尽脑汁也找不准人生方向。现实告诉他不要懒惰和幻想,生活磨平了他所有的棱角和锋芒,当他静下心来,付出比同龄人多十倍以上的努力,得到了一般人想要的所有的时候,却由于自己的偏执、误会和多情,几乎是亲手杀死了一生中最爱的人。当他过尽千帆看尽繁华,他才终于明白,在人生短短的两三万天中,我们不但要努力去创造生活,有些爱,也要努力去经营。
这个介绍很诱人。
张一一说,他写《努力》的初衷,一是为了给80后正名,他要告诉所有人我们80后不是“迷惘的一代”,更不是“垮掉的一代”,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努力;另外,也希望那些正在创业中的80后和90后能从自己的书中得到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生活和生存的智慧,从而少走一些弯路,缩短一些奋斗的历程,甚至表示,《努力》的不少章节完全可以作为中戏、北影、传媒大学和音乐学院等所有艺术院校的教材。张一一自己大学都没有毕业,但他说他现在可以给任何一所所谓名校中文系和新闻系的教授上课。
张一一说他写《努力》其实用了不到一年,但是出版它却用了整整两年。原因是各方面纷纷反映题材太“敏感”,很多出版社都认为该书影射了李湘、张艺谋等明星大腕,害怕惹官司,都不敢给出,辗转了十多个出版社,最后在著名图书策划人周艺文的努力下,才尘埃落定北方文艺出版社。张一一愤怒地表示,“那些只会跟风整些所谓‘名人书’的黎波路金波们,未免太缺乏技术含量,锦上添花谁不会,雪中送炭才是本事,关注和关怀我们这些‘草根’的出版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才能真正体现了一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感。”
张一一“疯狂”语录:
《奋斗》既不“励志”,更不“80后”,全是虚假宣传,说石康和赵宝刚是诈骗犯一点也不为过。石康都40多岁的人了,还拼命装嫩扮单纯,他不恶心我们却想不吐都不行。
《赤壁》编剧实在太业余,很多的文学常识都完全不懂。
韩寒叫一个“寒风不再凛冽”,郭敬明叫一个“明日黄花”,虽然现在都还在拼命地苟延残喘,但都撑不了几天了。
蒋方舟所谓的“天才少女”之称,完全是中国式的人际关系学下诞生的一个怪胎,我非常反感那些具有优势资源的家长因为私心为自己的孩子谋取不正当利益破坏社会公平。
我当年所谓向李湘求婚,只不过是一种自我营销手段,文学是一个贫血的产业,文学青年必须要懂得营销自己。
对话张一一——
向李湘“求婚”是一种自我营销手段
《奋斗》是借80后之名“招摇撞骗”
广州日报:你向李湘“隔空求婚”一事,曾经轰动一时,而沉寂三年之后推出的新作《努力》女主角“LISA”身上,竟与李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能否给我们的读者详解其中的奥妙?
张一一:《努力》中女主角女主持人“LISA”曾是“楚天电视台”的当家花旦,湖南古属楚境,有人说这与李湘前湖南电视台“一姐”身份暗合;还有人说《努力》中有关“偷拍”的许多细节描写,也与李湘刚承认已离婚时与王岳伦在酒店被“偷拍”的情形极其相似;甚至还有人说“LISA”疑似李湘的英文谐音等,认为我是在“揭露李湘的私生活”,对此我无意置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咱老百姓的眼珠子都是贼亮贼亮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大家看过《努力》后,就无须我的解释了。
广州日报:你曾誓言要打垮“伪80后圣经”《奋斗》,你怎么看《奋斗》,你的《努力》好在哪里?
张一一:50后的导演,60后的编剧,70后的故事原型拼命杂糅进一些80后元素的《奋斗》,借80后之名招摇撞骗,纯粹是一“标题党”,《奋斗》自始至终压根就没有谁为了怎样的理想和目标付出怎样的行动,全是俩仨富家千金和纨绔子弟在谈情说爱打情骂俏,既不“励志”,更不“80后”,全是虚假宣传,说石康和赵宝刚是诈骗犯一点也不为过。
如果一定要拿《努力》和《奋斗》做比较,我觉得这是在侮辱《努力》。所以我不会比。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努力》是真正80后的故事,也是80后人写的故事,《努力》绝不是像《奋斗》那样的“挂羊头,卖狗肉”,石康都40多岁的人了,还拼命装嫩扮单纯,他不恶心我们却不吐都不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