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自比金庸柳永不知羞
北大中文系主任、畅销书作家、新概念作文竞赛评委、韩寒郭敬明的文学领路人、青春文学之父……头戴如此众多光环的曹文轩教授日前应某媒体和书商“联合邀请”,放下北京繁忙的公务,不远万里窜到浙江,在和一些年少无知的中学生对话时,得意忘形地说:“我写书是给学生看的,凡有学生处,皆知《草房子》。”(3月24日
《钱江晚报》)
“北大中文系主任”和“新概念作文竞赛评委”这俩美丽身份,于曹教授来说,大抵不会是瞎填的,但“畅销书作家”、“韩寒郭敬明的文学领路人”、“青春文学之父”这一些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头衔,我们就很难分辨是曹教授自己封的,抑或是他霸王软上弓,“教授”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强行加上去的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凡有学生处,皆知《草房子》”这一至理名言,那一定是从曹教授口里说出来的。
《丑陋的中国人》作者柏杨,曾有过一篇杂文《中文系毕业生何处去》,“在目前的台湾,一个大学生如果看起来精神不振,自顾形惭,用不着到测字摊算卦,就可以肯定他是中文系的”,区区数字,字字是泪,话出了我们多少中文系学生的无奈与伤心。
作为我国国文系的“教父”(张一一先生按:此处是为响应曹教授的号召临时给他加上去的又一光辉头衔)和执牛耳者,在曹主任这样一些“之父”的英明带领下,我们的中文系学生(当然包括北大中文系在内),越来越被国人真切感受到是“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的一些“饼才”,已是不争的事实。该种趋势的不可抵挡蔚为壮观,除了现在的年轻人已越来越浮躁越来越不愿付出努力之外,作为像曹主任这样既能当好领导、同时又可以在作家、评委、“领路人”和“之父”等N条战线并肩作战“均有所建树”的“多面手”,自然也是居功至伟不可磨灭。
我们都有知道“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也还曾听闻过“凡有华人在处,皆有读金庸”,但是“凡有学生处,皆知《草房子》”这样的经典,不论张一一先生是如何地博闻强识,也是骇人听闻平生仅见。一开始,还以为是我老人家这一两天没有与时俱进、不自觉便落后于时代的缘故,恰逢张一一先生蜗居过街便是京城某重点中学,黄昏的时候,我老人家畏首畏尾地拦路剪径了11位将来准会像曹主任般优质的天骄,他们均也茫然不识“凡我学生必知”的《草房子》这一尤物,于是我释然,欣然。
于是,让我们再来看看该报道的点睛之处吧,此篇当一举斩获2008邹韬奋外加范长江中国新闻奖的大作,在最后部分暧昧地诉说道:
傍晚离开春蕾中学,一位初一女生拿着签名本追着问:“曹老师,为什么我的作文写不长?”“因为你不会折腾,写作要培养一种无中生有的能力。”曹老师慢悠悠地说。
相关链接:《曹文轩教授写作秘方:培养无中生有的能力》
http://edu.anhuinews.com/system/2008/03/24/001976193.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