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遗作《无病呻吟》
标签:
无病呻吟杂谈 |
分类: 读看 |
上周五晚和程芳小朋友在国家大剧院小话剧场看了莫里哀作品《无病呻吟》,由法兰西喜剧院演出。
订票时为了是买180的还是300的纠结好久,数次心里念叨,如果我家住在天安门附近就好了,那样的话就可以在傍晚遛弯的时候不经意路过大剧院,然后很轻松地搞到钱少座好还做不得假的黄牛票。当然,如果我家住在天安门附近,也许买票就没意思了,可以直接把演员请到我的别院里,搭个戏台子近距离详尽观察各位演员。就算最后狠狠心买了300的,一进场还是发现座无虚席,我们在2楼2排,而1排的300的好座都给了一群黄发碧眼貌美如花的法国银。谢幕时整场掌声雷动,除了剧场里惯听的叫好声,还参杂着口音可疑、洋味浓郁的口哨声,我猜测有好多好多旅华法国观众都来捧场,顺便听听家乡话。
莫里哀的名字不陌生,但这部剧就完全没有听过。说起来歌剧听过几次,当然是用母语演唱的队伍功力更深厚,演出也更加精彩。而纯外语的话剧似乎这是第一次,整部剧2个小时还多,无中场休息,紧锣密鼓一气呵成,对话又紧凑。不像歌剧的情感表达可以用声效,这个话剧完全指望看舞台两侧的字幕翻译来理解剧情发展、人物关系,这又是一场小包袱抖个不停的喜剧。整场看下来我俩又饿又累,再坐下去恨不能要把自己的脑壳子也换成法国人的,或死命逼迫演员们改口说中文最好。
此剧情节简单易懂,线分两条。一个总是疑心自己病入膏肓的父亲,想把女儿许配给一个丑陋又思想僵化的医学院毕业生,但女儿其实因为一个偶然机会芳心早已暗许他人。另一条线是父亲娶来的继母满怀着骗取钱财的阴谋,一直花言巧语想取得财产过户的遗书。剧里有个机智聪明、真心爱着这对父女这家人的忠实女佣,在她的设计和推进下,父亲用装死试探的一场戏最终看清事实,明辨是非,驱逐了贪财的女人,回绝了让女儿不幸福的婚事,并且滑稽地了却了他的最大心愿-成为一个在他心里权威最至高无上的“医生”。
简单地说,这是一场有关权威和强权,有关阴谋和智斗的戏吧。就像戏里的病人虽然体格魁梧,身体灵活,却非在庸医的蒙蔽下坚信自己有病,需要每天吃药灌肠加以治疗,不然就要完蛋。在自己盲信所谓医学的同时,还以父权为杖,强行为女儿指定毫无感情可言的婚事。这样的人是多么可笑!观念早已腐朽而不通理、不知通达,却还要刚愎自用、己所不欲而施于人,若不是有聪慧忠诚的人辅佐,还不知会酿出多少悲剧来。
调子本身就是喜剧,并不沉重,也是经典老剧,无任何实验性质,所以即使是听着法语目不暇接地看着字幕,也不觉得乏味。能在情节到达时会心而笑,能体会到笑声过后的辛酸和深远意味,也算小有收获,看得很开心。
搜戏评的时候出人意料地搜到一些很8卦的花边新闻,还挺乍舌的,放在这里。
法兰西喜剧院建立于1860年,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集结莫里哀剧团和巴黎其他剧院组建而成,是全世界都少见的古董级剧院。建院331年以来,该剧院先后上演了3000多部著名剧作家的作品,平均每年演出800场,每年吸引的观众人数超过35万人次。在古代,该剧院的华丽戏服都是用从中国进口的昂贵丝绸制成,但时光飞逝300多年,该剧院才来与中国观众们见面。
1673年2月17日的法国巴黎,已是病入膏肓的莫里哀,忍受着结核病的折磨,坚持主演《无病呻吟》。在这出浪漫诙谐的喜剧收获了辉煌的鲜花与掌声的同时,莫里哀也把生命永远留在了他无比眷恋的舞台上。
饰演女仆图瓦内特的是法兰西戏剧院的院长缪利埃尔·法耶特,她也是唯一一位由法国总统任命的女院长。她的表演没有造作的痕迹,精确地把握着夸张与真实的界限,一举一动看似无意,却牢牢地牵引着观众的情绪。
店在后海里银锭桥旁,推荐奶酪红茶、肉酱意面、卤肉饭。饥饿的人又感动了。
http://s8/middle/4aee3a18gb0963558ef07&690
http://s11/middle/4aee3a18g780f0556f2ba&690
http://s8/middle/4aee3a18gb0963558ef07&690
http://s11/middle/4aee3a18g780f0556f2ba&690
前一篇:Moving forward
后一篇:在堂哥家的一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