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毕竟个人的角度不一样,利益需求不一样,追求的目标也不同。不可能要求每个人对任何问题都能够立即举手赞同。站在不同立场来讨论同一个问题自然会有因为不同而发生争执,是很难一下子就得到相同的结果,而且往往会因为立场不同而争执的面红耳赤,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言语的权利,不同的立场得到极为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最后才能够有一个平衡的选择。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什么时候不是这样做的呢?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当家长的有自己的立场与角度,对待孩子的教育总是想更好一点而自己最好省力一些,但孩子也有自己的立场,总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与认可,甚至还能够被欣赏,可是现实是家长的意见很多时候是无法让孩子接受的,而孩子的想法也极难得到父母的尊重与认可,各自的立场决定了他们选择。如果父母在明确自己作为家长立场的同时,也了解孩子的立场,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出发来处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尽可能寻找到双方立场的一个平衡点,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家长的立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而且还尽最大可能考虑到孩子的立场,这样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一般都不会太差。反之,如果家长总希望把自己的立场强加给孩子,而孩子也始终维护自己的立场,两者互不相让,更不能互相理解,双方关系紧张是自然的。
生活中与他人交往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是我们与陌生人交往,还是与同事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在正常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是会随意迁就别人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欲望与诉求。所以,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对陌生人,还是对同事,第一原则就是尊重别人的立场,肯定别人立场的合理性的同时,也要表明自己的立场。既尊重对方,也不失自我,不卑不亢,何乐而不为?问题是现实中有这样一种情况:总是喜欢把自己立场强加给别人,并且根本不把别人的意见放在眼里,甚至一点儿都不尊重别人,可是自己却不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这种人的眼里只有自己的立场,没有别人的立场,他怎么可能与别人和睦共处?又怎么可能有真正的朋友?又如何把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好?
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认为好,这种没有自己的立场,随风倒的人,虽然可以交往一段时间,但绝对长久不了,时间久了,会让别人感觉没有意思,甚至嫌弃。有自己立场是一个人独立自主的一种标准,也是一个人能够在社会安身立命的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