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语文学科会被边缘化?
(2014-03-02 15:14:47)
标签:
花更激情场合负责任范围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语文的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低?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学生的心里的位置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越来越低?我们的语文学科的地位为什么在学生的心目中会变得越来越低?
被日渐边缘化的语文学科,从表面上看,高考依然是一百五十分,从权重而言是不低的,但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并没有因为语文学科的一百五十分而看重它,也不会因为语文教师的原因而重视语文。在高考的几个学科中,语文学科在公开的场合里,没有人会说语文不重要,没有人会否认语文学科的地位,但是在高考六科之中,在学生备考之中,在学生学习的范围内,他们没有几个真正把语文学科放在一个合理的地位,他们会觉得语文学科读多,读少,花多时间,和不花时间,差异也并不多。学生的想法极为简单:投入与产出比。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花了最多时间学习的是语文,取得效果最不明显的学科是语文,而其他科目他们只要稍微多花些时间,投入一些精力,学科的成绩进步就很明显,因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所谓的知识是十分清楚,有章法可循,有方法可依,无论是记忆还是理解都不难,学生花一定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是有效果的。学生学习是讲究效率的,讲究功效的,这不能怪学生。他们只想着取得好成绩,只要高考关过了就心满意足了,至于未来怎样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仔细考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语文学科被边缘化的问题是因为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而语文教师的教学和语文考试的问题也一样是使语文学科边缘化的重要原因。
语文教师的教学是否能够调动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善于挖掘语文学科中那些能够打动学生内心敏感神经的元素,善于在课堂中不断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而普通语文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完成任务,为了考试而教学,为了工作而教学,自己的教学自己没有感动,更谈不上感动学生,激励学生;而那些不够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则善于压制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善于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向。不同特点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很大的。
而语文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则把语文教师的教学管住了,控制住了,如果语文考试的内容与形式的确是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那么这样的语文考试自然是激励语文教师和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如果语文考试的内容偏离了语文学科的核心,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是不可能让语文教师有激情教语文,而学生也不可能有热情去学习语文。如果从目前的考试体制来看,我们的语文考试内容似乎过多地考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而真正符合语文学科规律的题目则是少之又少。这样的考试,学生怎么可能提得起热情?怎么可能花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