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积极的校园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2013-12-11 15:41:19)
标签:

角落

全校

文化价值

综合能力

软实力

分类: 社会思考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形成是需要一段历史的积淀,而不是靠几个人的工作就能够锻造出来的,校园文化表面上看就是那些学校的那些外在的环境:建筑、布局、绿化美化,加上一些雕塑、书法、摄影-----这些够吗?绝对不够。因为这些外在的东西只要有经济条件允许都是可以马上搞定的。

校园文化的精髓该是什么?优秀的校园文化该如何形成?这些问题的确值得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深思的。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所学校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当然是学校的升学率,当然是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升学率是显性的,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则是隐性的。校园文化的精髓是否就培养出更多的学生考上更高一级、更好一级的学校?这个目标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因此说文化精髓就是培养出如此的学生,这个论断绝对是不全面不客观的。

文化是软实力,文化是隐性的东西。校园文化尽管可以在培养学生考上高一级学校的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尽管可以让学生身处这所学校会感到无比的荣耀与光荣,但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是在人的身上,是在学校的领导、老师身上,是在学校的学生身上,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浓浓的带有这所学校强烈的个性色彩,带有这所学校独特的文化品位及文化特点。有可能是某一种精神向上的精神气质,也有可能是某种长期养成的文化习惯,也可能是某种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思考而作出的一种合适符合学校发展的文化取向。

而这些气质、习惯、文化取向绝对不是一两天选择并形成,而是必须经过相对漫长的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是需要好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可能逐渐形成鲜明特点校园文化个性。而这个过程既有领导者英明的决断,也有普通教师扎扎实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普通职工的朴实而热情的服务,还有教师每一个人身上那种独特精神气质与学校精神底蕴的一种高度融合,并由每一个教师、每一个职工,在课堂上、在课余后,一点一滴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传递给家长社会,最终逐渐被社会、被家长普遍认可的一种的文化倾向与文化状况。如此简单的叙述,只是校园文化形成的一个程序。至于形成一种怎样的文化,则不是如此简单,这其中既要有领导层的决策,对一个学校文化品位的定位,对学校文化精神的一个最高与最低的追求,也有学校对教职工的一个职业操守的规定,也有教职工对学校、对自我的一个文化期待,更有全校教职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普遍的一种文化选择。

学校的领导始终是正能量的代表者,学校的教师总是健康阳光的象征,学校的学生则是活泼乐观的标志。一所学校自然而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活力乐园。

这些是需要一点一滴的文化细节的累积,这些是需要每一个学校教育者认真琢磨并完成的具有一定文化价值与文化品位的工作,这些是需要每一个学校教育者在漫长的教育过程中始终不渝恪守的一种价值选择。

如果这种校园文化始终是积极向上的,始终是奋发努力的,始终是朝气蓬勃的,就能够使这所学校具备了积极向上的文化特质,就能够使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能够感染人、教化人、帮助人、提升人;如果这种校园文化是负面的,消极的,则可能形成一种消极的校园文化,则可能像传染病似的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