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文科班的语文教学,不知什么时候会逐渐感到肩上的压力。我自己是个文科生,按理我可以很好地理解文科生的思维特点,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2004届的文科班(当时任教高三(7)班)与2007年(我代课上了将近二十天的课)、2008年的文科班(现任教高二(2)班)这些学生的思维差异还是挺大的。
我认真思考分析他们这些学生的特点:
一、相同点:
1、学习态度:比较勤奋、认真、上进心比较强。
2、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比较接近,多以记忆为主,强化记忆能力比较强,方法不是太讲究。
3、思维习惯:感性色彩浓厚,理性色彩较淡。
4、对语文的重视程度:对语文的学习重视程度都不是太高。
二、不同点:
1、思维习惯:
2004届一个班有十几名同学懂得以自己的方式来思考教师的教学,比如语文的作文教学,作文的评改,学生会主动参与,主动提问,并根据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及时改变自己那些不合适的思维定势,在作文的构思与短时间写作的速度方面,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指导与训练,有较明显的提高。感性思维固然发达,但能够及时调整改变,使自己思维效率有了显著的进步,这是2004届学生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也是现在的学生所欠缺的。2007届我所代课的班级有一些素质相对比较好的学生,作文的思路与阅读的积累绝对不2008届要胜上许多,尽管也有些类似思路不清晰,写文章总是丈二摸不着头,东拉西扯,而且居然在一个班里,没有二个属于写议论文思维比较发达,善于借鉴他人作品的人,有且暂时一个。
2、思维方向
2004届方向明确,针对性强,具体事情都大部分明确。
2007届这样的人恐怕只有十个左右。
2008届这样的人,如果我细细数一数,恐怕只有个位数十个人左右,大部分人属于游离状态。
3、思维价值
以这样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迫使自己的思维品质与价值的提高绝对是不可能,而且教师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落实,恐怕也需要学生懂得自己思考。思考自身思维的特点及其价值,让他们善于而且懂得如何发现自己思维的独特性及创造性之所在。这样思考的价值肯定比教师传给所谓无数的知识要超出几十倍。而我们文科生似乎真的在自己的头脑里缺乏这根重要的神经。所以文科生的思维总是让人琢磨不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