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我等待》
http://s14/bmiddle/4aed3abfg809f8a8d74dd&690
这本书最奇特是它的外形,横版长条形,像一个信封,其实就是可以把它看做一封信,一封关于生命,关于存在的信,给芸芸众生,给读者一封抚慰心灵,善等生命的睿智的信!
打开书,画面相当简洁,黑白色调,大片大片地空白,唯一的色彩是那团红线,那团红线我理解为生机勃勃的爱,这种生机勃勃不是用任何形式可以表白的,而是一种生命赋予的平静心情。
那条红线是什么呢?
是小时候顽皮孩子手中的玩具,是妈妈临睡前的亲吻,是妈妈组织家庭生活中的那种激情(给孩子做蛋糕),是爸爸装饰圣诞树的那种快乐,是恋爱时带着的那条象征着期待甜蜜的围巾,是别离时无耐的挥手,是战争中家人的慰藉,是两情相愿走入婚姻的那份向往,是孩子出生时那份紧张和好奇,是家庭生活中琐碎与繁杂的焦灼,是年老时孩子们的电话与探望。。。。。
这一串串等待的结果是什么呢?
终即死亡
等待死亡过程中那条红线意味着什么呢?
爱
用爱的心情和爱的方式来终结自己的生命,无需等待,是不同旅程人的共同夙愿。
和孩子一起读的时候,她不喜欢,我请求她和我一起读“妈妈爱读的书”。孩子接受了,我担心孩子不能明白由于文字简单而无法描绘出的意境,面对好几幅画面,我试着问问她,她能够十分精准地回答说:“死;等待孩子们来看他。”我的心一下子特别开阔,真是大爱无边呀,不论你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不论你的年龄多大,请读这本书来灵修你的精神,让你的孩子从小领略法国文化的独特!
阅读年龄:5-200岁
《逃家小兔》
http://s5/bmiddle/4aed3abfg809f8fc7ab94&690
你和孩子闹过别扭吗?你曾经出口不逊地痛骂过孩子吗?你对孩子说过让他(她)滚蛋之类的言语吗?你因为误解孩子大打出手吗?
如果有,那么你一定也会为自己的粗暴言行后悔并且进行深切道歉想挽回因失控情绪而给孩子造成的心灵阴影和不安全感,你声泪俱下地抱着孩子说:“妈妈爱你,妈妈不会离开你!”孩子会懵懂地看着你默默点头也会因为他(她)也生气了而叫着嚷着要离开你,还冲向门,你会怎么做呢?
逃家小兔的妈妈会告诉你,会帮助你用文学的形式来表达你对孩子不离不弃的决心:不论孩子你变成鱼,变成石头,变成花,变成鸟,变成帆船,妈妈都会变成捕鱼的人,变成爬山的人,变成园丁,变成树,变成风来和孩子相依相偎。
前一阵子我和孩子因为弹琴的事闹得不可开交,孩子会赌气并试探地说:“我走了,我真的走了?”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全部明白了孩子的心思,她哪里想离开我,她只不过是发现我在意她琴弹得好坏超过在意她这个“小人”,我不由地就笑了,拉着她的手坚定地说:“你到哪里,我就跟在哪里!”我发现孩子马上就轻松了,她知道我还是那么爱她更过一切。
逃家小兔妈妈的那种气度和风范,真让人惊叹母爱的伟大呀!它穿着时尚的连衣裙,打着洋伞在钢索上貌似轻松地行走实则蕴含着对孩子多么巨大的包容,体恤和放手,她一定在心里千次万次说:“孩子,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想,只要你能,你可以自己选择做任何事情!”而身为妈妈的它正用一种高贵的姿态时刻准备着接纳孩子一切选择的后果,表现在画面上就是为孩子走在钢丝上出现危险时挺身而出。
每次读这本书时,我会把逃家小兔的名子改成孩子的名子,把妈妈名子换成我的名子,开首语往往是生活中各种让孩子想逃离家庭的情景,然后气哼哼地说:“我要跑走啦!”然后我就开始了深情的表白。。。。。。,孩子会特别由衷地闭上眼睛,享受那份文学带给我的并且间接传递给孩子的真情,然后心满意足地睡去。
无数次读完这本书,我都在内心向逃家小兔妈妈鞠躬敬礼。
文学的力量,精典的力量就在于把含糊不清的东西非常透彻精确地表达出来而又容易被孩子以简单的方式导入深髓的思想。
亲子阅读年龄:4岁到6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