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得乐”——它是一种饼干。我终于又找到了它!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个普通得不能在普通得饼干。味道可能与一般得饼干并没有什么不同,样子也是做为饼干应有得样子。也许它真的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对于我,那样子,那味道却是记录了那段最真实,最纯真的日子。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人物,特定的事件下,人就会对特定的东西产生特殊的感情。即使这样东西平凡的犹如生命中的一杯水。我想“食得乐”与我便是这一杯水的缘份,虽然平凡,但不可或缺。
在那个时候,我只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简单的不能在简单了,每天都重复着前一天,生活的一切指令都来自父母。对与错,对我来说,不过是父母的一句夸奖。单纯的就像一张只有选择题的试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似乎对所有大家认为美好的东西,我都没有想得到的欲望。直到有一天,我最好的朋友,兴高采烈的出现我面前,挥舞着手里的那袋饼干对我说:“看,食得乐,怎么样,我厉害吧!”我最好的朋友,从有记忆开始,我们便在一起玩,而我从未见过他如此得意忘形,即使是在赢了我很多玻璃球之后。我不解的问:“这是饼干?”他则很生气的说:“这可不是一般的饼干,这是食得乐,是最好的饼干!”我一向是对吃没什么追求的人,但我很好奇,我最好的朋友怎么对这包饼干这么激动,于是,在他小心翼翼的撕开包装纸后,我终于偿到了这“传说中”的饼干。好吃,这是我的第一个反应,比鱼还好吃。我喜欢吃鱼,并且一直认为鱼是最好的吃的东西,但当我真正偿到这饼干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它比鱼要好吃很多。从好朋友津津乐道的介绍中,我才知道:食得乐,是最贵的饼干,贵到一包可以抵我们一个月的零花钱的总和。贵到一包的钱可以买50根冰棍。这对于那个年代,那个时期的我,是无法想象的。冰棍才5分钱一根啊。但是,它真的很好吃,尤其是在那个所以儿童都以冰棍为零食的童年。自从那次后,我对它产生了从未有的强烈欲望,想要再次吃到。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欲望,不,不是欲望,是追求。对于80年代成长的孩子来说,那想再次吃到食得乐的感觉,是追求。那个时候的我们,没有那些肤浅的感官刺激,所以那是追求,一种对物质所带来的精神上幸福感的追求,不同于现在复杂的欲望感受,那只是一个物质贫乏年代的孩子简单的,单纯的想要再次品尝体会那味道的渴望。于是,接下来的日子,我跟好朋友都为它烦恼,想尽办法。两个小学二年级孩子坐在大院的大榆树下,讨论商量到半夜,只为了那包食得乐。孩子间的感觉传递是很快的,我们的这种情绪很快就感染了大院里的其它孩子。卖一包食得乐成为了大院所有孩子的共同目标,甚至他们都还没尝过那味道。就这样,那年的整个夏天,大院的所有孩子们都在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各有个的办法。每当一个孩子卖到一包食得乐,所有的孩子便都聚集一起,得到食得乐的那个孩子便站在土堆上面,神情骄傲,大肆的介绍他如何取得食得乐的过程。其它的孩子都围在土堆周围,聚精会神的听着,以便这种经验可以实用到自己身上,而最后的盛宴,就是大家将这包食得乐分食之,每个孩子只能分到一块,大家都把这块饼干当做宝贝一样,久久不肯吃掉。甚至这种经验交流会竟演变到所有孩子的竞赛,并且乐在其中。食得乐也成了所有大院孩子荣誉和乐趣,而它,只不过是一包饼干。并且这种由食得乐引申出来的聚会形式,一直伴随着我们度过整个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让所有的孩子都为了这种形式的聚会激情燃烧。关于每个孩子食得乐的故事都不同,都有各自的喜怒哀乐,在许多年后的大院子女聚会中,我们将那种快乐命名为“食得乐式的快乐”虽然它只是一包饼干,但在特定的年代,特定的人物,特定的事件下,它联系起所有孩子的快乐,成为共同拥有的特殊感情记录。那个年代的我们,很简单,也很快乐,更容易满足,感情也更深。
我找了很久,始终没有它的踪影,也许是因为时代进步了,孩子们已经不屑于那种平凡的味道了,所以它被淘汰了。但我无法忘怀那平凡的味道,在我心里,它比现在那些各种口味的零食都要好吃,因为那种“食得乐式的快乐”,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