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舟四期 |
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评述
郭贞娴
(华东师范大学)
摘
关键词
同伴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童年期的同伴关系交往技能会影响个体的长期适应。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承认无法替代的作用。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接纳是同伴关系中的一种,它是一种群体指向的单向结构,反映的是群体对个体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接纳或排斥。研究者一般采用社会测量法得到个体的同伴接纳水平,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被试分为受欢迎型、一般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矛盾型五类。
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儿童将来的适应后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积极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早期的同伴交往困难将导致儿童以后的适应困难。很多研究表明,学校中的社交问题不仅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业成绩,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长期后果,包括辍学、孤僻、退缩、冷漠、压抑或其它心理障碍,甚至会加入不良团伙及至犯罪。比如Ollendick等人的研究表明,不受同伴喜欢的儿童,留级的可能性是较受欢迎型儿童的2-7倍,此外在延续5年的纵向研究中,他们还发现有17.5%的被拒绝型儿童在9年级之前辍学,而被忽视型和受欢迎型或一般受欢迎型儿童的辍学率分别为3.1%和5.4%。Rubin及其同事对一组儿童从幼儿园(5岁)到9年级(15岁)进行了跟踪研究。他们发现在幼儿园和二年级时,被动的退缩预测了5年级时自我报告的抑郁感、孤独感和消极的自我价值感,并预测了教师评定的焦虑感。而5年级时的社会性退缩依次预测了9年级时自我报告的孤独感、抑郁感、对自己的社会能力和社会归属感的消极自我评价以及父母评定的内化问题。Buhs的结果表明,被拒绝儿童经历了同伴较多的消极对待,更可能表现出较少的班级参与性和更多的孤独感。
同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诸多因素中,一般认为儿童青少年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者也开始注意到儿童青少年的情感层面和其它社会关系的影响作用。
一、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以来,儿童社会行为与同伴接受性的关系就成为心理学家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大量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行为表现与其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有着显著的相关。儿童的合作、友善与亲社会行为和同伴接受性成正相关,而攻击与破坏行为则导致同伴拒绝。一般来说,不同同伴接纳类型儿童的行为表现有着很大的差异:
受欢迎儿童通常好交际、友好,支持同伴,能够发动和维持相互交往,能够和平地解决争端,表现出许多亲社会行为,较少表现攻击性行为。
被忽视儿童通常比较消极、害羞、不善交谈。他们虽然花较多的时间和群体在一起,但他们逃避双向交往,很少会努力加入群体活动,也极少引起他人的注意。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少,对他人的攻击表现退缩。
根据被拒绝儿童不同的行为表现,研究者将其又分为两类:被拒绝攻击性儿童和被拒绝退缩性儿童。被拒绝攻击性儿童常常采用强迫手段去支配他人或他人的物品,使同伴与其疏远。他们不善合作,常批评同伴群体的活动,极少表现出亲社会行为。他们倾向于将他人的行为作敌意的解释,即使事实上并非如此。此外,他们常常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社会地位,认为他们比大多数同伴受欢迎。被拒绝攻击性儿童到了青春期后期以及成人以后更有可能使用暴力。被拒绝退缩性儿童常常表现许多无效的、不成熟的行为,对同伴群体的期望反应迟钝。与被拒绝攻击性儿童不同,他们知道其他儿童不喜欢他们,他们感到特别的孤独,自尊低,容易体验到挫折以及其他的情绪障碍。他们对批评过分敏感,并缺乏朋友的支持,容易成为欺侮的对象。
Coie等人(Coie, Dodge & Kupersmidt,1990)从发展角度概括了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他们指出,在所有年龄组,那些乐于助人、考虑他人、友好、遵守交往规则,积极参与同伴交往活动的儿童青少年都是受欢迎的,但是合作的、亲社会的行为的表现形式随年龄增长日趋复杂,能力逐渐成为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攻击、破坏、多动、践踏群体规范等行为是幼儿和小学中低年级儿童被拒绝的主要原因,然而攻击行为的性质随年龄而变化。随年龄增长,攻击行为更加分化,外显性减弱。攻击行为与同伴拒绝的关系强度也随年龄而下降。间接攻击、对嘲笑或批评过分敏感成为青少年被拒绝的主要因素。社会退缩行为与社交地位的联系也随年龄而变化,社会退缩行为与年幼儿童的被拒绝没有太多联系,但却是青少年被同伴拒绝的结果。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也存在性别差异;合作性是区分女生被接纳或被拒绝的主要维度,而攻击性则是区分男生被接纳或被拒绝的主要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