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个税白皮书望年年公布 |
财政部昨日(今天)公布“我国个人所得税基本情况报告”。由于该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与人们这些年已较常见的白皮书相近似,笔者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我国个税首部“白皮书”。
作为纳税人,笔者对财政部的做法表示肯定。依法向国家缴个税乃笔者等对国家尽义务,财政部公布个税“白皮书”是落实尔等纳税人的部分知情权。这说明,国家开始正视、并着手改变被社会舆论诟病多年的个税纳税人义务与权利长期不对等现状,这是值得欢迎的。
我们国家1980年开征个税,1993年前,个税年总额可忽略不计。1994年个税73亿元,2008年3722亿元。在1994至2008年的14年间,个税年均增幅34%,系同期国内各大税种年均增幅最快的“第一税种”。笔者大致从1993年起开始每月缴纳个税,时至今日,终于等来了财政部的首部“白皮书”,其心情犹如2007年春天首次收到上海市地税局寄来的、2006年度笔者缴纳个税凭证及一封打印感谢信一样感慨。
截至到2005年末,国内个税纳税人大约有7200万众。考虑到2005年和2007年,国家两次调高个税起征点(800元----1600元----2000元)的“减人头”因素,以及2005年至2008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的“加人头”因素,将二者对冲后假定2008年末个税纳税人总数依然维持2005年末的水平,那么,这份“白皮书”不但部分回答了个税纳税人的种种疑虑,而且开始体现出国家对这一庞大纳税群体的整体尊重。据此,所有个税纳税人,若读到这份“白皮书”,心情当与笔者相同或相近。
各位看官当还记得,去年下半年经济危机催生全社会要求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呼请,这波呼请潮直到今年早春的全国“两会”后才渐趋平息。笔者还记得,至“两会结束”,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呼请最终未被国家采纳,但在“两会”前,通过某些专家学者站出来强调“提高论不可行”,明显缺乏说服力。在“两会”结束三个月后,由“白皮书”来阐述为何“不可行”,好歹系国家对民意的一个正式回复......
“白皮书”承认,国家个税总额中,工薪阶层贡献最大,工新收入占到个税总额的约七成,虽然“白皮书”没有阐明具体比例和数据,但比以往的不予理睬却是个标志性进步。笔者这些年多次撰文指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城(镇)年人均工资才25000余元(含奖金、货币化福利、“四金”)的欠发达国家,
“工薪阶层对个税的贡献最大”是有违国家开征个税调节贫富差距初衷的。因此,无论是2005年、2007年还是去年岁末今年开年的连续三波提高起征点的民意呼请,其在逻辑上并不“失理失据”。
按照纳税人义务与权利对等原则,首部“白皮书”并不合格。但万事开头难、起步尤可贵,望财政部以后每年发布个税“白皮书”,内容一年比一年清晰透明。尤望国家在经济复苏后能再度提高个税起征点。从个税开征宗旨到工薪纳税人的实际现状,这一要求合情且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