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了驻京办照喝“假茅台”
(2009-04-13 15:02:58)
标签:
财经假茅台驻京办 |
驻京办昨日(4月11日)再成新闻评论痛斥的靶标,起因是京城多家纸媒4月11日同时披露,河南许昌市和漯河市(均为地级市)的驻京办,经“朋友撮合”,合计购买777瓶价值66万元的贵州茅台酒。由于酒客均是喝惯了高档酒的主儿,立马喝出这批茅台酒味儿不对劲。两驻京办遂向工商部门举报,经西城工商局确认假酒无误,遂又联合京城警方逮捕3名售假的疑犯。
家丑不可外扬----尤其自山东潍坊宣布撤销驻京办新闻引发新一波痛斥万余家各地驻京办其实就是“腐败办”之后,许昌和漯河两家驻京办肯定宁可自任倒霉----损失66万元,也不希望此家丑因案子告破而外扬。因此,这事十之八九系工商或警方作为打假战果报给了京城的媒体。而且,报料者之“心路历程”也颇可玩味。
揭露如是丑闻,媒体无可厚非且无所顾忌,评论家们则无须王顾左右而言他,尽可放开言路愤怒声讨而不必顾忌文稿会否上不了版。于是在昨日,此丑闻被各报争相评说:驻京办假茅台喝出了真问题(广州日报);假茅台不能要驻京办也该清理(新京报);
撤销驻京办还等哈(扬子晚报)......媒体“上火”,网站添柴,新浪等门户网站的新闻评论频道纷纷在“头条版位”结集转贴。一时间,驻京办再成众矢之的。
各报均拿假茅台作由头,所有评论的剑锋均刺向了驻京办,于是,撤销驻京办在短短3天时间内形成民意汇聚第二波。
我的看法要实际许多,因而也平和许多。就我所察,撤销驻京办其实并不难,“上头”完全可借民愤作“武器”,发一道“圣旨”,统一吊销万余家驻京办的“营业许可证”,看谁敢不从?
可“上头”很清楚,撤销驻京办易,铲除驻京办生长的土壤很难。而改变早已被异化的助长驻京办长期存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更难。“两难”未能化解而单单撤销驻京办,图一时之痛快,系政治上的“匹夫之勇”。
哈哈,倘若某天真就撤销了驻京办,但驻京办所承担的功能----“腐败需求”却依然是刚性的,必然会有新的某某机构以某某之名头,来替代臭名远扬的驻京办。于是大可断言,随驻京办退出“腐败舞台”,一场新的“撤”与“替”的“政治游戏”将随之上演。玩儿游戏也须支付不菲成本,有形的成本终可计量,无形的成本则是社会反腐信心之流失。
驻京办究竟干了那些个“好事”,新闻所披露的只是冰山一角。真想了解者,不妨找来长篇记实小说《驻京办》读一读。不必细读,哪怕粗略翻翻,写评论的、网上拍砖的,义愤填膺多半会消解掉一大半。而且,当事者还将体悟,若不从根本环节构建一种新的制度框架,撤除驻京办犹如割野草,割一茬长一茬,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上头”远比“底下”明白,下不了撤销驻京办的决断,可不是行政不作为那般简单。
渐进式改革背景下,构建新的制度框架犹如温火燉猪圈,心急不成。于是,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
撤了驻京办照喝“假茅台”----嘻嘻,驻京办和茅台酒都是“假”的......
前一篇:公布平均工资往往弄巧成拙
后一篇:死刑犯与生育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