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老兵方队
(2009-03-11 14:56:33)
标签:
杂谈老兵阅兵 |
与那些空话、套话、鸡毛蒜皮、不着边际、不知所云、大而无当的政协提案不同。政协委员、军事学院罗援少将提交的一份提案,是一份有见地、有份量、很有必要且具备操作性的提案。
罗少将建议:国庆60周年大阅兵,当专设一个老兵方队,接受国家的荣誉和13亿国人的致敬。
罗少将认为,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等战争的老兵,为新中国建立和政权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建国60周年大庆,国家不能忘记他们。现在,这些老兵年事已高,希望有关部门能接受这个建议。
罗少将同时建议,为表彰那些作出重大历史贡献的开国英雄,当以国家名义向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军队将帅、在政府和地方部门工作的同级别有功人员颁发或追发“共和国勋章”。
对罗少将之提案,我举双手赞成。作为国家公民,我还有如下补充建议----甭管“有关部门”是否听进去,我都不吐不快。
并非所有国人都还记得,包括许多国人可能从来就没听说过,老兵概念(范畴)还当包括以下几类人员:
A、参加1953年金门登陆作战的老兵;B、参加1958年炮击金门海战的老兵;、C、参加1959年西藏叛乱的平叛老兵;D、参加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老兵;E、参加1960至1970年代前期援越抗美的老兵;F参加1970年代中苏边境局部军事冲突(包括珍宝岛战事)的老兵;G、参加1974年南沙海战参加1979年至1985年期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老兵;H、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各个时期的老兵;I、参加过其它重大国防工程施工建设的老兵;J、前铁道兵老兵;K、1990年代队中期以来参加过历次联合国国际维和任务的退伍、转业老兵;L、建国前至建国以来历年转业或退伍的老兵等等。
我以为,上述所有的老兵群体,都有资格选出各自的代表,参加建国60周年阅兵的老兵方队。
观看过建国35周年(1984年)阅兵及建国50周年(1999年)阅兵的读者,一定被阅兵方队威严的军容仪态所震慑,一旦老兵方队加入其中,很难做到“军容威严”,也做不到“正步行进“通过天安门检阅台,但这并不影响阅兵的威武雄壮,丝毫无损于阅兵的观赏价值。相反,当穿着各式衣服、手执拐杖、步履蹒跚、步幅零乱但胸前挂满军功章的不同时期的老兵松散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我相信,整个阅兵观礼台上一定会爆发真正的、发自肺腑的雷呜般掌声。而在电视机前的亿万国人,一定会在心里向老兵致以崇高的敬礼。
都说敬老爱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之一。可从古自今,历代中国人对这项美德的践行并不怎么地。这是事实,想掩饰很难。
无论打江山,还是保家卫国,不同时期的老兵都理该成为国家最敬重的公民群体。可是,现状摆那儿,现实不说也罢。
说句大实话,老兵们尤其是打江山的那几代老兵还能活几年。让他们中身体尚硬朗的代表组成老兵方队,与其说是对老兵历史功勋的尊重与褒奖,不如说是做给今天的中国人看。什么叫朴素、真切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就是!
《论语》有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曾当过空军飞行员的时评作者郭松民撰文提出:“当那些满头银发、胸佩勋章的老兵们在军乐和欢呼声中走来时,大多数青年都会意识到,只要你愿意为保卫祖国履行义务,祖国和人民就不会把你忘记。这样,一旦国家遭遇危险,祖国召唤她的儿女起来保卫她的时候,年轻人才会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诚哉斯言!
最后,我还有个建议,为缅怀中国独立解放而牺牲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数千万老兵----在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开始时,全国人民应该集体默哀3分钟。
前一篇:花瓶刘翔
后一篇:“三农”似乎已被代表委员“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