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灭顶之灾奶啊奶

(2008-09-16 22:56:34)
标签:

财经

                     灭顶之灾奶啊奶

                            鲁宁

9月本是收获季节。中国今年的9月,却是丑闻迭出的季节。中国输往日本的“毒饺子”事件尚未水落石出,河北三鹿肾结石奶粉殃及10省婴儿的伤天害理,令整个地球为之震惊,再度重挫中国食品的全球声誉。

有国内媒体用食品“9.11”来形容丑闻的冲击。照我说,作此形容的国内媒体毕竟是“自己人”,还是为自己的国家留足了面子。

这个中秋节,因老母患疾,我从上海回老家尽份孝心。在老家看到电视上肾结石奶粉的黑幕越撕越不可收场,我对妻子说:咱们一回到上海,立即去家乐福购买磨豆浆的机器......

此话咋讲,有含义若干:

凭早年在政府质监机构工作过几年,参与过食品质量突击抽检,并深知这个行业内掺杂使假的种种勾当,以及对官商勾结的重重黑幕有所了解的经历,仅作经验性判断,既然大量掺水的奶制品加入三聚氰胺后能使被稀释的蛋白质含量在检验时重新恢复正常值,那么,这一定是奶制品行业内公开而秘密的潜规则。玩此伤天害理勾当的,绝对不只是三鹿一家,而且,玩此勾当的也绝非仅仅局限于若干不法奶农这类的“小毛贼”那般单纯;

既然奶粉中可掺入三聚氰胺,鲜奶中为何就不敢掺入。推而广之,既然鲜奶也不保险,同样有蛋白质含量要求的豆浆中恐怕也很难幸免。若继续往深处究,凡对蛋白质有检测要求的广义食品中,难道能保证不掺过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不仅被中国企业掺入人吃的奶粉中,也被掺入“狗粮”之中。去年7月被曝光的中国外销的“狗粮”中被美方检测出三聚氰胺事件,虽说后续报道突然在中国媒体消声匿迹,但“毒狗粮”却早以名扬世界。国内企业在出口的“狗粮”中掺入三聚氰胺,同样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坑害美国的狗,有此先例在前,利益熏心的某些国内企业,哪有什么伤天害理的恶行不敢干的;

2003年的发生于安徽阜阳的毒奶粉制造成批“大头娃娃”事件,在匆匆处理了若干个“小毛贼”之后草草收场,包括三鹿在内的一批所谓免检的民族品牌就身陷丑闻之中。有人说,三鹿等最终从黑名单中被剔除是对政府“公关”有方,依我说,那是某些政府机构与不法企业共同上演的“黑金政治”的杰作之一;

我的担心被不幸言中。我的理性选择虽说为时已晚却仍有亡羊补牢价值。9月16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昭告天下:国家质检总局匆匆抽检国内部分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结果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中检出了三聚氰胺。包括在北京奥运期间大做“中国牛”广告的蒙牛在内,伊利、雅士利等民族品牌(均系国家免检产品),无一例外的身陷丑闻之中。

意料之中,第二天的新闻评论一定对政府不再护“犊子”大加赞扬。进步是客观的,是事实,值得肯定和欢迎。但我不能不说的是,突击抽检的样本数量很有限、批次很有限,覆盖范围更有限,检测结果虽已达致骇人听闻之程度,但局限性很大,漏网之鱼多多,恐怕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而已。

我还想说,“中国奶”历经艰难曲折好不易发展到每年200亿美元的产业规模,若说2004年的“大头娃娃”对“中国奶”构成致命一击,那么此番更大范围的“肾结石婴儿”则使“中国奶”遭遇了灭顶之灾。人祸啊人祸,你的危害常常是天灾的十倍百倍。

“每天一杯奶,强壮13亿中国人”----“中国奶”是个阳光产业,甭说13亿人,即便其中的一半每天喝上一杯奶,奶产业的规模就足以翻上几翻。现在可好,最倒霉的肯定是养奶牛的千万奶农。而此时此刻,包括雀巢在内的国际奶业巨头们,正打开香槟酒弹冠相庆“中国奶”不战而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