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
上周,方便面涨价被炒成沸沸扬扬,时论家们群起痛斥方便面涨价“太方便”。
方便面谓大众食品,不是因为价格便宜而是因为“方便”;方便面谓“小众”食品,在于它不是不可替代的大众食品。
搞清此概念,是讨论问题的前提。这不,你嫌方便面贵了,又离不开方便,那你就购买其它的方便食品取而代之好了。
正是这个道理,方便面涨价后,消费者中并未出现抨击涨价的群体性不满。可时论家们自愿充当“未经授权的民意代表”,替消费者抱不平十分来劲,颇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
时论家们坐而论道:“方便面价格岂能涨得如此方便”、“警惕特殊时期方便面卡特尔化(呵呵,卡特尔化,时髦的经济学术语,)”、“方便面涨价投下垄断身影”、“方便面涨价源于垄断业失控”、“方便面涨价本身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涨价的方式则是破坏性的”、“物价上涨进入你追我赶时代”......
呵呵,这些论断义愤填膺,脱离实际、一知半解、张冠李戴,逻辑混乱,时论家们以为只要扯起反垄断大旗,贴上《价格法》标签,为民生呐喊,就一定占据了时论的道德制高点。
我眼里,方便面涨价与垄断毫不相干,这个行业从来就不是个垄断行业。非垄断类商品,涨价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供不应求;二是生产成本增高,借助技术手段又难以消化。
这一回,方便面涨价主要是原料成本攀升所致。如果日后面粉、食用油等价格回落,方便面的价格必跟随回落,这不以生产企业或者什么联盟的意志为转移,而是价格竞争的规律使然。
方便面涨价不归《价格法》调节,时论家们只知有《价格法》,却没领会该法的主要调节对象,要不然,总不至于拿《价格法》乱贴道义的标签。
方便面涨价前行业内诸龙头企业进行过价格协商和协调,时论家立即搬出“卡特尔化”的大帽子对号入座。殊不知这恰好暴露出论道者对行业价格生成(涨或降)所常用的几种方法不甚了了。
方便面协会牵头组织协调业内企业统一涨价,照说干了一件符合协会功能定位的份内事,说明该协会开始有了那么点协会的意思,却被时论家抨击谓组织企业“趁火打劫”。呵呵!论道者先把协会的职能及运作形态弄个清楚,至少也得明白个大概。
政府也挨骂--时论家眼里,政府眼瞅着“方便面卡特尔”,就是不吱声。幻想让政府出手干预方便面涨价么,笑话!如今的政府可没时论家想象的那般傻。方便面涨也好,跌也罢,政府眼不见心不烦,说明政府于市场,的确在逐步成熟起来,小有长进。
骂方便面涨价也就罢了,没想到前些日子已被时论家痛骂一气的兰州牛肉面限价也又被拉出来陪绑,实在匪夷所思。涨价时政府不管被时论家们痛斥为行政不作为,政府对牛肉面限价又被痛斥为行政乱作为。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政府左右都不对。其实不是政府不对,而是时论家拿经济学作评论工具,只会生搬硬套矣。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到兰州限价牛肉面,别以为当地政府真是反市场的土老帽,那是地方当局在故作姿态,争取民意谅解,减缓涨价的舆论压力。要知道,一个牛肉面,一个白兰瓜,是兰州的两大当家“花旦”,尤其是牛肉面,地道的大众食品,当地平均工资低,面粉和牛肉涨价拉动牛肉面跟着涨价,百姓有意见,政府不能不作出反应,可要作反应又缺乏手段,于是就高调宣布限价,虚幌一枪,“哄”得社会阅历不深的时论家们当了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