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市,正是出货好时机
(2014-10-08 08:41:28)这是上半年的时候写的,三度已过,整体验证了这些说法:
如此僵持局面持续下去,下半年总会有扛不住的开发商,因为房价可以降低,但企业的资金链不能断裂。所以,下半年会真正迎来楼市之变。
这次变革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很难再有巨大而迅速的反弹了,原因也在前者四条。这样,中国房地产市场真正进入一个较为正常的市场调节的行业。
不会有那么多外行蜂拥进入这个行业了,不会开发个项目就盈利了,不会卖得越慢利润越高了,不会天天有政策调控了。很多人会败退这个行业,很多项目会烂尾。
8月大规模的降价潮到来,九月进入深化期,其中万科的加入尤为突出。万科城低开之后,蓝山推出特价房,逼着樱花郡跟进,战火蔓延到了福州路,当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其重回青岛房企老大的位置,而如果能如银盛泰5月就下手,则就不是目前的局面了。
9月初,在一次论坛上,与一位业内人士打赌——青岛楼市住宅今年的总成交量不会超过10万套,其实本人估计是在9万套上下,比起去年的近12万套,下降四分之一。如今前三季度总成交6万出头,以后每个月保持9000套的量,差不多就是这个数了。
紧接着,地方和中央纷纷出台救市政策:
9月23日,受到巨大压力的青岛政府出台十八条:最核心的内容是第一套房认定办法:还清贷款后再卖掉手中房子再买房算第一套。这是地方政府中较早第一套房认定方式发生变化的城市,当然也是一个打了巨大折扣的救市政策。
一周之后,这个方法被央行废了。显示了本地政府对政策的吃不透和胡乱抢先出丑的问题。
9月30日赶在下班前,央行先行出招救市,核心政策市:还款之后再买房就是第一套,首付三成并可享七折利率。
这个政策比08年底的还要猛烈,可谓大转折。但你仔细想想,出来的效果肯定不如09年了。
因为政策依然,但形势已经巨变。
首先供求关系已经逆转,青岛在建7000万平,库存20多万套,如泰山压顶,大多数企业无法卸去压力。潍坊的房子近十年来一直维持在四五千元,为何,因为一直供过于求。
其次,再也没有四万亿了。宏观经济不容乐观,实体经济运作艰难,各种需求后继乏力。很多购房者已经是90后,他们有心无力。
最后,青岛房价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在规模上难以为继,使得出货速度放慢。而因为房产税、住房登记制度等,富人不是想买房,更多是想卖房套现。在目前的局面下,还是得依赖刚需。
所以,尽管政策大松开,但楼市却很难实现转折。况且,银行的资金也不再宽松,他们更得看好自己的利润,所以七折,只怕是南柯一梦,很难落实。就是能实现前几年的八五折,怕是就不错了。
几条因素总结起来,这次政策能止跌就不错了,不会再反转楼市了。所以十一假期流传的各大房企涨价,显然是传言,各家的任务离目标还早呢。而且就青岛楼市具体来看,更多是对市区刚需的止跌,郊区则基本上实际作用不大。
如果开发商对此寄予厚望,那么这次就算错了帐。回到本文开头部分,那些判断即便在政策放松之下,还是没有改变。对于业内中人,还是要看清形势,抓住这次政策的机会,准确调整价格和策略,抓紧机会出货,早动手,快回款。老是认为政策会救自己,拖拖拉拉,麻木不仁,反而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青岛十月,估计将出现一波市区土地出让高潮,一大堆企业排队等着进青岛,但是,千万要冷静,拿地到了如今,就是定生死的时刻,谨慎出手才是正道。否则又得接受地王这样冲动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