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储蓄、借贷、保险——《陈志武金融投资课》读书笔记一

(2022-05-31 17:00:06)
标签:

杂谈

金融

保险

储蓄

文化

分类: 平天下


储蓄、借贷、保险——读《陈志武金融投资课》随感

 

  因为工作关系,这两年开始关注金融,在读过的书里,比较好的是《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基础》、《货币崛起》、《千年金融史》和《陈志武金融投资课》,第一本书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推荐的教科书,比较系统和简明扼要,其他两本书都是讲述金融的历史,角度不同,各有千秋。我最喜欢的是《陈志武金融投资课》。这本书是站在世界金融发展的前沿,看中国历史和现在,他之前出版过《金融的逻辑》和《金融通识课》,前者是他回国后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后者是网上给普通人讲的通识课。前者有深度,但缺少系统性,后者深入浅出,但深度不够。这本《金融投资课》是总结了他前期作品的主要思想,并且进行了系统的重构,深入浅出,比较全面的解析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经济选择问题。

  看书的过程中,在书边写了一些批注和感慨。今天简单整理一下。

  小时候,邻居之间借东西,来客人也借东西,婚丧嫁娶互相送礼金,其实都是一种传统的借贷方式,也是一种保险方式。人们互相帮助,度过难关。

  过去,很多食物无法长期保存,人们就互相分享,是一种变相的储蓄。现代社会有了仓储、冷库,可以保存食物,有了银行可以储蓄现金,古人酿酒、腌制食品也是一种保存粮食的方式。种葡萄的人酿造葡萄酒,种水稻的酿造黄酒,种小麦的酿造啤酒,种五谷杂粮的酿造了五粮液。

  同理,文字的产生,也是为保存交易记录,保存文化思想。古人的歌谣都是传唱,没有文字。《诗经》只保留的文字,没有曲调,那是因为古人没有简易通行的记谱方式传下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存储能力不断提升,5G通讯技术的改善,都会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手机不再需要太大的内存,只要存在云端,随时调取就可以了。

  过去每家都有菜窖,用来储藏食物,后来有了仓库和超市,还有了发达的物流,人们住进了高楼,家里的仓房也都不见了,开始改为集体储藏。

  疫情袭来,我们又发现,家里需要存储一些食物,不让上街,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拼多多等网上购物,物流及时配送方式,渐渐形成。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产业结构也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过去读书也是,偏远地区的人,什么都要学,需要自己的书房。农村地区的人,家里家外什么活儿都会干。小农经济时代的特点就是一切自给自足。那时候的医生什么病都看,那时候的先生,什么知识都要知道一些。 

      古人离不开存储。动物都需要存储脂肪和能量,原始社会的人类也需要存储食物,游牧民族和狩猎民族的储藏方式,更多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他们天然的大粮仓。

  农耕民族要顺应季节变化,必须在秋季储藏食物,春天耕种食物。工业时代,城市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业者要存储自己制作的工具,和其他人交换。工厂建立以后,企业家要存储工具和生产物质。人们还需要存储知识和学习技能。

  游牧民族待人热情,乐善好施,也是一种共渡难关的传统。这种对陌生人热情款待的传统,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可以走出草原和荒漠,可以让大家度过最艰难的岁月。 

  储藏是通过积累以应对不时之需,最早是储备脂肪和能量,后来是储备技能,再后来是储备物质,然后是储备知识和文化,储备万物运行的记录等等。

  借贷是一种价值的交换,也是一种变相的储蓄。把我们暂时不急于消费的东西,借给别人,将来我们需要时,别人再加上利息还给我们。

  保险是一种应对未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付出和投资,其实也是一种储蓄。古人祭祀也有向鬼神祈祷,减少不确定性的目的。宗教也因此产生。

  有时候不需要回报,就是积累一种功德。佛家讲广结善缘,但行好事。儒家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