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在yahqq艺术网上得到推荐的一篇游记,呵呵。
http://net.yahqq.com/master/20020005/view_2856.html
全文如下:
巴黎不是第一次来了。
对于这个城市,我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私底下好象是个久别的老友,在异地相逢。和许多初次到巴黎的人不同,我第一次到达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就能够自己去坐地铁,我就能够自己沿着香榭丽舍大街走向协和广场,走向不远处的卢浮宫。
一切仿佛都只是童话中睡去的往事,醒来时就自然而然地会做到每一件心底想要的事。这样的时刻我就会有冲进庙子或教堂的冲动,因为要感谢,无所谓遇到的是谁,总之要让我感谢。哈哈。

回过头来和你讲卢浮宫,你去巴黎一定会去看凯旋门,大的那个,也是最有名的那个,但事实上它并不是最古老的那个,从它点着火炬的那个位置向前望去,有一条街,顺着这条街向前能看到方尖碑,更远可以看到协和广场、杜乐丽花园。记着不要向两边看,哈哈,其实不是,是不要向两边走,可以随时向两边看,因为这一路两边都是景色,值得一看,只是要一直向前走,仿佛那条通往艺术殿堂的大路上,你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只是坚持,在不远处的前方,卢浮宫,令人向往的艺术殿堂就在眼前。

顺便提一下,香榭丽舍这个译名是由徐悲鸿先生在法国留学时所赐,既有古典的中国韵味,又有浪漫的西方气息。“榭”是中国园林建筑中依水而起的观景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而曾经的香榭丽舍就曾是一片水榭泽国,现在则是一个让世人流连忘返的巨形观景平台。弥漫着咖啡、香水、糕点香气的街道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香榭”,而街道两旁典雅的奥斯曼式建筑,被称为“丽舍”,毫不为过。

几乎所有的游客都是去过协和广场,然后坐上旅行社的大巴士车,再去过别的景点,某一时某一刻,车会停下来,导游会说,这里是卢浮宫,大家下车了。哈哈。我向你推荐的那条道路不是这样的,是一定要从杜乐丽花园走过来,经过白色的沙石路,看过绿色的池塘,我管它叫池塘,其实只是人工修的一个圆池,人们喜欢围坐在它的周边,仿佛面前的是大海,是河流,也或是喷泉,人们相互聊天,自得其乐。再向前你会遇到一个人,

法国著名的作家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十七世纪的,他写过童话《穿靴子的猫》,你一定读过。当然你遇到的是他的雕像,不是他本人。这一点你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遗憾,倘若你遇到他本人,你讲不了法语也无法和他沟通,一定会错过。好了,继续向前,在花园尽头你看到小凯旋门,二千年前的杰作,红的柱子,白的墙,青铜的雕像,四匹骏马和左右而立的和平与胜利女神,你可以伸手触摸到岁月的肌肤,是冰冷的,是光滑的,噢,透过小凯旋门的门洞,你就能看到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金字塔,透过它你能看到卢浮宫的过去中承载着未来,它给了卢浮宫乃至巴黎以耀眼的光彩。


进入卢浮的时候,我总免不了向通道两册的小店里张望,包括书店,邮局,还有纪念品店。第一次到卢浮宫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冲进去买了介绍卢浮艺术品的书,精装彩色大画面,当时只是抱着沉重的书在卢浮里转了六个半小时,却也没舍得放手,哈哈。你一定会说为什么不出来的时候再买呢?因为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卢浮宫关门的最后一秒钟了,什么也没的买的,我早就知道我冲进去就只有被别人清出来的一刻,让我自己走是绝舍不得的。所以就先买自己想要的了,另外我还到邮局买了名信片,在上面写:“小妞,你要是来这里,你一定会爱上这里,等你长大了,记得领我再来这里啊。爱你的妈妈。”然后贴上邮票,交给卢浮宫小邮局里那位邮递先生,哈哈,那里只有两三个工作人员,凡事要慢慢地来做。后来,你知道吗,那张卡片居然比我先到家。再后来,小妞真的有领我又来卢浮宫,一切都让我觉得很神奇,而且她居然真的爱上那里,不想离开,然后说:“我要再次回到这里。”

到卢浮宫欣赏艺术作品,就如同赴一场老朋友的盛宴,更会遇到很多熟悉的作品,比如安格尔画的《大宫女》,她就静静地挂在几个厅交差的通道厅里,老远就看到,和书上印的一样,哈哈,一定是一样,而且是更美丽,色彩和光泽都比书上印的让人觉得更漂亮,我竟然无法追寻到画家的笔触,无法模仿的大师的巨作。《自由领导人民前进》,这幅画已经再眼熟不过了,但一看到它时,仍觉得很有新鲜感,终于细细地看到德拉克罗瓦了,他把自己画在画中,给自己戴上礼帽,手中拿上长枪,他就站在画面的一侧,一个学生样的革命者的造型。其实很多画家都有把自己画入作品中的喜好,比如雷诺阿的《划浆手的午餐》,画家把自己的侧影画在模特儿的旁边,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
看法国派的油画作品真的是一种享受,因为画面的华美和典雅都会令你心醉。

遇到波提切里的画作《维纳斯和优美女神送礼给一位年青的姑娘》,波提切里小时候是学作金银首饰的,后来从名师学画还到罗马去画壁画,不知道这些人生经历对他的绘画是否有所帮助。他是佛罗伦萨最有名的画家,他画的圣母子真的很美。所以当我们看到他的这幅作品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与周围的其他展示艺术品的不同,如瓷绘般的精致,人的肌肤细腻无比,衣饰的色彩,轻盈而和谐,似是有着极高的品味,也许那个时代人们真的是那样的着装,总之一切几尽完美的感觉。
还有古罗马神话中的故事再现的绘画作品,在前往意大利罗马的途中,我们刚好携带了一本《罗马神话》的书,坐在巴士车上时就刚好读故事给小朋友听,她听的好入神,而且不断地要求继续读下去,后面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没想到离别了意大利,到法国巴黎,竟也刚好用的上所学所见,所以再欣赏这幅画作的时候,一切都变得更容易理解了。当然没有忘记让看画的人仔细地体味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欣赏他笔下人的精神和肉体的挣扎的瞬间,女人们在失去男人之时不舍的情愫。

很喜欢拿破仑这个人,虽然他很矮,但是他很狂放,整个人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对自己的认知和自信,这样的男人似乎很高大,哈哈。的确,在欣赏巨幅的大画《拿破仑加冕式》时,站在画作面前仰视他,真觉得他很高大,达维特是个高超的画家,他竟然全方位的记录了当时这一历史事件的环境、人物、时间、每个人物的心态和表情,而这一切不用是文字,不是用照相机,仅只是用手中的画笔。次日前住巴黎圣母院的时候竟然仔细看了一下现场与画中的不二,只是陈年旧事的辉煌不在了。顺便提一下,我个人喜欢的拿破仑的气概,在这幅画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骄傲的男人他从教皇的手中夺过王冠给自己戴上,他说:“从今天开始,教皇要完全孝忠于我。”哈哈,历史上有几个男人能这样去做。当然他还第二次从教皇手中夺过王冠给自已的王后戴上,把教皇气坏了。这个万众注目的仪式很快就完事了,教皇很快地回到了罗马。
法国画家大卫•达维特还是一位重要的美术教育家。

他在拿破仑时代曾教育出一批优秀的美术家,在他死后成为法国绘画的杰出人才 ,并使法国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美术运动的中心。其中最为突出的画家有安格尔、格罗、席拉尔等。 他画过很多拿破仑的画作,最有名的还有《马拉之死》、《网球场宣誓》、《少年巴拉》等。他给自己画的肖像很打动人,让我感受到他对自己的赏识。

走过达维特的肖像,这一个油画厅才看了半边,卢浮真的很大,很大,再向前一间接着一间的展厅吸引着无数游客的驻足,没有人愿意主动放弃对这里的参观,总会有人不停地叹息时间真的太少了,太少,甚至于连卢浮宫的三分之一都不能走到。卢浮里的工作人员说,要用三个月才能好好地欣赏一下卢浮宫里的艺术珍品。我并不那么在意每次在卢浮宫里呆多久,只是要好好地把握在那里的每一秒钟,除了用眼睛,还要用心,用灵魂与这里的时间、空间以及一切的艺术品相拥。
写了这么久,不知你是不是能从我的文字间感受到一点点卢浮的影象,希望你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仿佛与我同行在卢浮的长廊。
好了,先写到这里,有时间再和你讲我在卢浮宫的更多见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