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的改良方案——改良汉拼第3版
一、原汉语拼音方案存在的一些问题
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经全国人大通过并开始实施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推行,到如今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事实上已经成为了除汉字以外的汉语第二文字。它在为汉字注音、弥补汉字表音功能薄弱缺陷、汉语同国际接轨、汉语信息电脑处理、汉语资料检索等领域发挥了很大作用。已经成为中文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但是,经过半个世纪的使用实践,也暴露出了汉语拼音方案的诸多不足和缺点。主要有——
1)复韵母中的一些音素的音位同实际发音差距较大,‘o’,
‘e’两音素音位在复韵母中的安排不规整(有变读)。
2)拼式偏长。在不加声调号时,音节长度为2~6字符(带音调时为3~7个字符)。而且,最长的音节往往最常用。如果今后要为了区分多同音字音节而不得不另外加拼区别符,则音节长度更长,严重影响文字效率。
3)未严格贯彻一音素一字符的原则,声母<zh、ch、sh>和韵母<ng>都是一音素二字符,这是导致拼式过长的原因之一。韵尾<-ng>末尾的g还易被误认为是下一音节的声母,而导致音节界限模糊,从而不得不频繁使用隔音符号。
4)虽说采用26个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但又多出两个带帽带点字符<ü、ê>,这两个字母输入相当不便,而当它们再带有标调符号时,二层帽子更是难看之极。
5)标调符号采用韵母戴帽方式,既不美观,辨识、输入也不方便。实际上使原本为纯一维的拼音文字退化成了非纯粹的一维文字,导致带调号拼音在电子信息处理中的困难。如果将这些带有声调符号的韵母全都当作独立字母处理,则汉语拼音方案的真正字母总数将不再是26个,而是26+2-7+7×4=49个。比世界上任何一套采用音素拼音的文字的字母数都多。正是由于这一情况,目前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的汉语拼音,几乎都是不带音调符号的法定汉语拼音方案的简化形式。在某些必须标明声调的场合,大家也宁可采用音节后加标声调编号阿拉伯数字的方式。可以说,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的标调方案基本上是失败的。
6)字母y、w用作音节界线的标识(y兼有减少带帽字母ü使用场合的作用,但由于不能完全取消ü字母,这一作用无多大意义),浪费了有限的字母资源,又增加了拼式长度,结果还是不能完全区分出全部音节界线,还是不能不要隔音符号。
7)浪费了宝贵的字母v资源不用。
本‘改良汉拼方案’针对这些缺点,对原方案作出一些调整改进,以期减少和消除原方案的这些不足和缺点,从而使汉语的这一辅助文字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本改良汉语拼音的编制思路和所作的几点主要改进
1)
调整了部分复韵母拼式,使之较符合实际音位。原韵母<o>/哦/ㄛ取消,在复韵母中的<o>改为e、u,单用时略去不用或改为e。省出字母o用以表示原鼻韵母<ng>/ㄤ。详见‘韵母’条。
2)
原方案中的戴帽韵母<ê>/欸/ㄝ单独使用机会很少,没有必要为它专门安排一个字符,改良方案以双字母ae示之。加点韵母<ü>/于/ㄩ在改良方案中一律以y表示之,无论此韵母是单韵母用还是在复韵母中都一样处理。
3)
取消原方案的戴帽式标调符号。利用空出来的字母v、w作专用标调字母,加在音节尾部,分别表示第二、第四声。第三声的音节采用异拼——一般利用主韵母重叠拼写相区别(省略了个别韵母的音节采用恢复韵母拼写的办法区别——详见《音节表》),第一声音节既不加标调字母,也不改变拼式,用拼式原形。
4)
取消原方案中零声母音节以<i、u、ü>打头时改为<yi、w、yu、>的规定。由于本改良方案中一半音节采用了专用标调字母,音节界限要比原方案明确。个别情况下音节界限可能仍然不清时仍用分隔号<’>。
5)
由于<g、k、h>和<j、q、x>两组声母在同不同韵母相拼时呈现互补情况(<g、k、h>只能同<a、o、e、u>及其打头的韵母相拼,<j、q、x>只能和<i、
ü>及其打头的韵母相拼),为节省字符起见,合并用g、k、h一组字母。按与不同韵母相拼决定其读音(变读)。
6)
原双字母声母<zh、ch、sh>改用单字母声母j、q、x。
7)
恢复尖音音节。这样可以有效的分化原方案中具有大量同音字的以<j、q、x>作声母的音节,意义很大。考虑到目前国家对于普通话的语音规定,以及一些不分尖、团音的方言区人群的发音习惯,允许这一区分仅限于拼写,发音时仍可不分尖团。如规定这样变读:当z、c、s同<i、ü>(改良汉拼为i、y)打头的韵母相拼时,z、c、s可读作<j、q、x>(改良汉拼写为g、k、h)。
8)
为缩短拼式计,<b、p、m、f>四声母同单韵母<o>/哦/ㄛ相拼时略去韵母不写,<
d、t、n、l、g、k、h>同韵母<e>/鹅/ㄜ相拼时略去韵母不写,<z、c、s>及<j、q、x>(即原汉语拼音的<zh、ch、sh>)同韵母<-i>相拼时略去韵母不写。(‘日’的拼式仍为ri,
不省略韵母,以免同‘儿化韵’的_r相混。)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拼式,又不会同其余音节相混。(在音节为第三声时仍须拼写出韵母)
9)
由于采用了以上1、4、6、8条缩短拼式的措施,改良汉拼的音节长度在带声调时为1~5个字符,比原汉语拼音方案缩短了2个字符长度。为以后为分化多同音字音节加区分符创造了条件。
三、声母表——采用对照方式:<原汉语拼音> /
汉字音/注音符号——改良汉拼
(注:尖括号<>内为原来的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式,尖括号外为改良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式。)
<b>/波/ㄅ——b,
<p>/泼/ㄆ——p,
<m>/模/ㄇ——m,
<f>/佛/ㄈ——f,
<d>/得/ㄉ——d,
<t>/特/ㄊ——t,
<n>/讷/ㄋ——n,
<l>/勒/ㄌ——l,
<g>/隔/ㄍ——g,
<k>/科/ㄎ——k,
< h>/喝/ㄏ——h,
(在a、e、u前,或略去韵母时)
<j>/及/ㄐ——g,
<q>/其/ㄑ——k,
<x>/喜/ㄒ——h,(在i、y前)
<zh>/知/ㄓ——j,<ch>/吃/ㄔ——q,<sh>/时/ㄕ——x,<r>/日/ㄖ——r,
<z>/资/ㄗ——z,<c>/此ㄘ——c,<s>/思/ㄙ——s,
四、韵母表
(注:采用对照方式:<原汉语拼音> /
汉字音/注音符号——改良汉拼)
<a>/啊/ㄚ——a
<ai>
/爱/ㄞ——ai
<an>/安/ㄢ——an
<ao>/凹/ㄠ——au
<ang>/昂/ㄤ——ao
<o>/哦/ㄛ——
/e (作单韵母时,1、2、4声省略,3声用e ——因<o>只能同<b、p、m、f>拼,而<e>不能同<b、p、m、f>相拼(除‘么’字,可另行处理)。故不会相混)
<ou>欧ㄡ——eu
<ong>ㄨㄥ——uo
<e>/鹅/ㄜ——e (作单韵母时,1、2、4声省略,3声仍用e )
<ei>/诶/ㄟ——ei
<en>/恩/ㄣ——en
<eng>/鞥/ㄥ——o/eo
(1、2、4声用 o,3声用eo)
<i>
/宜/ㄧ——i/yi (1、2、4声用 i,3声用yi)
<ia>/压/ㄧㄚ——
ia
<ie>/也/ㄧㄝ——
ie
<iao>/要/ㄧㄠ——
iau
<iou/iu>/有/ㄧㄡ——iu/ieu
(1、2、4声用 iu,3声用ieu)
<in>
/音/ㄧㄣ——
in
<ian>/沿/ㄧㄢ——
ian
<iang>/杨/ㄧㄤ——iao
<ing>/应/ㄧㄥ——
io
<iong>/用/ㄩㄥ——yo
<u>/无/ㄨ——u
<ua>/挖/ㄨㄚ——
ua
<uo>/我/ㄨㄛ——
ue
<uai>/外/ㄨㄞ——
uai
<uei/ui>/未/ㄨㄟ——ui/uei
(1、2、4声用 ui,3声用uei)
<uan>/弯/ㄨㄢ——uan
<uen/un>/文/ㄨㄣ——
un/uen (1、2、4声用 un,3声用uen)
<uang>/王/ㄨㄤ——uao
<ü>/于/ㄩ——y/iy
(1、2、4声用y,3声用iy)
<üe>/月/ㄩㄝ——
ye/yue (1、2、4声用 ye,3声用yue)
<üan>/缘/ㄩㄢ——yan/yuan
(1、2、4声用 yan,3声用yuan)
<ün>/运/ㄩㄣ——
yn/yun (1、2、4声用 yn,3声用yun)
<-r>/儿化韵尾/ㄦ——-r
<_i>/知、尺、时、资、此、思’的韵母——/_r
(1、2、4声不标,3声标为 r——为避免同尖音音节中的韵母i相混)
<_i>/‘日’的韵母——_i
<ê>/欸/ㄝ——ae(该音独使用场合很少,采用双字母表示)
注:除了上面列出专门的用于第3声的韵母外,其余韵母用于第3声时,其主韵母采用重叠拼写,以同1、2、4声相区别。
五、全部音节表
(注:1)尖括号<>内为原来的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式,尖括号外为改良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式。
2)凡带斜杆/的音节,斜杆前为紧缩式,用于第一声,以及在尾部加标调字母v、w后用于第2、4声;斜杆后为展开式,用于第3
声。
3)带星号*的音节为尖音音节。)
音节按所拼声母排序,为——
原汉语拼音声母: 零声母,<b>
,<p>,
<m>
,<f>,
<d>
,<t>,
<n>
,<l>,
"<g、,j>","<k、q>","<h、x>",<z>,<c>,
<s>,<r>,<zh>,<ch>,<sh>
改良汉语拼音声母:
零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z, c,
s, r, j, q, x
<a>a: a啊,ba把,pa怕,ma吗,fa法,da达,ta它,na那,la拉,ga嘎,ka卡,ha哈,za杂,
ca擦,sa撒,ja扎,qa差,xa杀;
<ai>ai: ai爱,bai白,pai派,mai买,dai待,tai太,nai奶,lai来,gai该,kai揩, hai海,
zai在,cai才,sai赛,jai寨, qai柴,xai晒;
<an>an: an安,ban板,pan盘,man满,fan反,dan单,tan谈,nan南,lan栏,gan杆, kan看,
han焊,zan暂,can残,san散,ran然,jan战,qan产,xan扇;
<ao>au: au凹,bau脑,pau跑,mau毛,dau到,tau套,nau脑,lau老,gau告,kau考,hau号,zau造,cau草,sau扫,rau绕,jau赵,qau超,xau少
<ang>ao: ao昂,bao帮,pao旁,
mao忙,fao房,dao当, tao唐,nao囊,lao 狼,gao钢,
kao抗, hao杭,zao脏,cao藏,sao桑,rao让,jao张,qao常,xao上;
<o>/e: b波/be勃,p坡/pe婆,m脉/me膜,fe佛;
<ou>eu: eu欧,peu剖,meu某,feu否,deu斗,teu头,leu楼,geu狗,keu口,heu后, reu肉;
<ong>uo: duo东,tuo同,nuo农,luo龙,guo工,kuo空,huo红,zuo总,cuo从,suo送, ruo荣,
juo中,quo冲;
<e>e: er二,me么,d德/de得,t特,n呢,l勒/le勒,g割/ge个,k科/ke可,h/he和,ze择,ce侧,se色,re热,je这,qe车,xe社;
<ei>ei: ei诶,bei北,pei配,mei每,fei飞,dei得,nei内,lei类,gei给,hei黑, zei贼;
<en>en: en恩,bn奔/ben本,pn喷/pen盆,mn闷/men门,fn芬/fen粉,nen嫰,gn根/gen艮,kn/ken肯,hn/hen很,zn/zen怎,cn/cen岑,sn/sen森,rn/ren人,jn/jen阵,qn/qen陈,xn/xen审;
<eng>o/eo:
eo鞥,bo泵/beo甭,po抨/peo捧,mo梦/meo蒙,fo风/feo缝,do灯/deo 等,to疼,no能,lo愣/leo冷,go耕/geo梗,ko坑,ho亨/heo恒,zo憎,co噌/ceo层,so僧,ro扔/reo仍,jo争/jeo整,qo称/qeo成,xo升/xeo 省;
<i>i: i/yi宜,bi比,pi皮,mi米,di第,ti提,ni你,li丽,zi*积,ci*妻,si*西,gi及,ki
其,hi吸;
<ia>ia: ia压,lia俩,gia假,kia恰,hia下;
<ie>ie: ie也,bie别,pie撇,mie灭,die爹;tie铁;nie捏,lie列,zie*姐,cie*切,sie*写,gie洁,kie茄,hie协;
<iao>iau: iau要,biau标,piau票,miau妙,diau吊,, tiau跳,niau鸟,liau料,ziau*焦,ciau*瞧,siau*小, giau交,kiau桥,hiau孝;
<iou/iu>iu/ieu:miu/mieu谬,diu/gieu丢,niu/nieu牛,liu/lieu六,ziu*酒,ciu*秋,siu*修,giu/gieu就,kiu/kieu求,hiu/hieu休,
<in>in: in音,bin滨,pin贫,min民,nin您,lin林,zin*进,cin*亲,sin*心,gin仅,kin琴, hin辛;
<ian>ian: ian沿,bian边,pian偏,mian免,dian电,tian田,nian年,lian连,zian*渐,cian*钱,sian*线, gian件,kian欠,hian县;
<iang>iao:
iao杨,niao娘,liao良,ziao*将,ciao*枪,siao*想,
giao姜,kiao强,hiao详;
<ing>io: io应,bio兵,pio平,mio明,dio顶,tio停,nio宁,lio令, zio*精,cio*青,sio*醒,gio经, kio庆,hio兴;
<iong>yo: yo用,gyo炯,kyo穷,hyo兄;
<u>u: u无,bu不,pu普,mu目,fu复,du度,tu土,nu奴,lu路,gu故,ku苦,hu虎,zu组,cu粗,su素,ru如,ju柱,qu出,xu树;
<ua>ua: ua挖,gua瓜,kua夸,hua花,jua抓,xua刷;
<uo>ue: ue我,due多,tue妥,nue挪,lue落,gue果,kue扩,hue火,zue作,cue错,sue索,rue若,jue桌,que戳,xue说;
<uai>uai: uai外,guai怪,kuai快,huai坏,quai揣,xuai摔;
<uei/ui>ui/uei:ui畏/uei未,dui堆/dui碓,tui推/tuei颓,gui轨/guei鬼,kui窥/kuei亏,hui灰/huei回,zui罪/zuei嘴,cui催,sui虽/suei隧,rui瑞/ruei蕊,jui/juei
追,qui/quei吹,xui/xuei水;
<uan>uan: uan弯,duan段,tuan团,nuan暖
,luan乱,guan,管kuan宽,huan还,zuan钻,cuan窜,suan算,ruan软,juan砖,quan川,xuan栓;
<uen/un>un/uen:un/uen文,dun/duen吨,tun/tuen吞,lun/luen论,gun/guen滚,kun/kuen困,hun/huen昏,zun/zuen尊,cun/cuen存,sun/suen孙,run/ruen 润,jun/quen准,qun/quen春,xun/xuen顺
;
<uang>uao:
uao王,guao广,kuao框,huao黄,juao状,quao窗,xuao双;
<ü>y/iy: y/iy于,ny/niy女,ly/liy吕,zy*聚,cy*趣,sy*叙,gy/giy具,ky/kiy区,hy/hiy许;
<üe>ye/yue:ye/yue月,nye/nyue疟,lye/lyue略, zye*决,cye*雀,sue*雪,gye/gyue觉,kye/kyue确,hye/hyue学 ;
<üan>yan/yuan:
yan/yuan缘,zyan*镌,cyan*全,syan*选,gyan/gyuan卷,kyan/kyuan拳,hyan/hyuan悬;
<ün>yn/yun:yn晕/yun允,zyn*俊,cyn*夋,syn*询,gyn/gyun均,kyn/kyun群,hyn/hyun训;
<_i>/_r: z资/zr紫,c慈/cr此,s思/sr死,ri日,j只/jr直,q吃/qr迟,x诗/xr时;
<ê>ae: ae欸
六、标调方法:
1)当音节拼式有紧缩式和展开式区别时(见‘音节表’):
阴平用紧缩式原型;阳平用紧缩式尾加v;上声用展开式;去声用紧缩式尾加w。
2)当音节拼式只有一种时:
阴平用原式;阳平在音节尾部加V;上声音节主要韵母重叠写;去声音节尾加w。
七、例词、例句:(顺序为:<原汉拼> / 汉字 / 改良汉拼)
<kēxué>
/
科学 / kehuev
<mínzǔ> /
民族 / minvzuu
<Háo
shì dūo
mǒ.> /
好事多磨 / Haau xw duo mee.
<Rì luò
xīshān.> /
日落西山 / Riw luew sixan.
<Shǎnxī> /陕西/
Xaansi
<Shānxī> /山西/
Xansi
<Gailiang
hanyu pinyin fang’an youyu yuan hanyu pinyin
fang’an.>
/ 改良汉语拼音方案优于原汉语拼音方案。
/Gaivliaao
hanwyv pin’in faoanw
iuyv yanv hanwyv pin’in faoanw.
<Li
li yuan shang cao,yi sui yi ku rong. Yehuo shao bujin, chunfeng
chui you sheng.>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Liv
liv yanv
xaow caau, i suiw i ku reov. Ievhuev xau buvzinw,
qunfeo qui iew
xeo.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选自《三国演义》
Huawxue
tianhiaw dawxw, fen jieu biw hev, hev jieu biw fen. Jeu mw 7 guev
fnjo, biowruw yv Kinv; giv Kinv miew jhou, Quv Hanw fnjo, iuw
biowruw yv Hanw; Hanvqauv zw Gauzuu zaan baiv xev erv kiviw, ituuo
tianxiaw. Hauwlaiv Guaouu juohiow, quanv jw Hianwdiw, suiw fenweiv
3_ guev. ——hyanvzw 《3_ guev
Ianviw》
八、对几位网友质疑的答复
1)关于采用‘变读’的考虑
采用变读是为了节省字母——在汉语普通话里,一组声母注定只能同某些韵母拚,另一组声母 注定只能同另外一些韵母拚。于是这两组声母合并采用一组字母表示:规定它们在同前一组韵母相拚时读第一组声母的音,在同第二组韵母相拚时读第二组声母的 音。这就节省了一组字母,提高了字母的利用率,也不会相混。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里也有变读的情况:字母u同L拚时读‘巫’,同j相拚时读‘羽’;字母i同 z相拚时的读音与同b相拚时的读音也完全不同。在字母数量不够用的情况下,如果不用变读,只能增加字母数量(如启用加点字母等),或用双字母表示一个音 素。作为一种文字,这些办法都不如采用变读效率高。(变读的缺点是学习时稍嫌麻烦些。)
2)关于改良汉拼同汉语拼音方案拼式差距较大的问题
改良汉语拼音的拚式是同现用的汉语拼音差别较大,这也可以说算个缺点。但如果不做较大改动,就无法彻底消除现有汉语拼音的那些缺陷。’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拼音方案的合理,也就只能较少顾及现行汉语拼音的习惯了。
在改良汉语拼音方案里,’中国‘的拚式是Juoguev,而非Zhongguo,这就带来一个额外好处,当有朝一日我们采用改良汉语拼音为国名召开奥运会时,我们的代表队就不用再排在全世界代表队的末尾,同非洲的乍得、赞比亚等黑人国家代表队为伍了。
3)关于恢复尖音音节的问题
改良汉拚尽管带声调和恢复尖音音节,但并没有完全解决汉字同音字/词转换成拼音时的区分问题。要弄成一种切实可用的拼音文字,对于象’yi'这样有大量同 音字的音节,同音字的区分问题必须得解决。网上见到的各位网友的种种区分方案——拚式外加‘义苻’、义苻合进声调记号内等等——各有短长,但使用这些外加 区分苻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延长了拚式。所以不带区分苻的纯拼音拚式一定不能长。以便为今后精心设计的区分苻留下足够的拚式空间。单个音节拚式长可不是个小缺 点,它导致文字使用效率低下,导致视觉区分度降低,导致多音节词连写时阅读不便,导致书写、输入不便等。现行汉语拼音屡屡被人指责的原因之一,便是其对最 常用的音节设计成较长的拚式。这在用于为汉字注音时问题不大,但要当作文字使用,就相当不方便了。
现行汉拚中的双字母‘ng’和‘zh,ch,sh’使用相当频繁,所以要缩短拚式就要先革它们的命。改良汉拚是用‘o,j,q,x'表示它们,显然要简洁得多。只是这么一来,就不符合现行汉拚的习惯了。
4)答复yima网友的几个回帖:
原帖由 yima 于
2006-9-28 00:19 发表
<ê>/欸/ㄝ——ae(该音独使用场合很少,采用双字母表示)
这样,和ie、ye的联系看不出来了。
...
在现行汉语拼音中,<ê>/欸/ㄝ拼在复韵母中时也省略了头上的帽子,在改良汉语拼音中,ae拼在复韵母中时省去前面的a有何不可?
改良汉拼中的双字母ae 即字符 [æ] ,由于其发音部位接近 [ε](即ê),用以表示 ê 应该不算太出格。
鼻韵尾 _ng
(即[ŋ]) 为声母,改良汉拼中用元音字母 o 表示确实有些欠妥。该音我原本打算用加帽字母 ñ 表示的,考虑到又要新增字母,更不好,宁可变通采用元音字母 o 。
ü在国际音标里标成[y],用y表示最自然不过,用o表示就莫名其妙了。况且,用y表示_ng,也同样是元音字母表示辅音,无什么优势。
鼻韵尾 _ng
(即[ŋ]) 严格来说只能算是辅音,不能算汉语中的声母。因为不能在它后面拼韵母,汉语拼音声母表中也无此音。改良汉拼中用元音字母 o 表示应该也还算勉强可以吧。
关于长腿声母同长腿韵母相拼不好看的问题,我看主要是个习惯问题,可以无须考虑(用大写字母就无此问题了)。
字母的具体造型同采用何种字体有关,而且随着时代前进而随时可以改进。在电脑时代,它其实就是一个可以相互区分的符号而已。因拚式不美观为由而选择字母形状,是舍本逐末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