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书与电影的异同 ----《草房子》影评

(2013-03-16 22:00:21)

                                 论书与电影的异同

                                     ----《草房子》影评

    近来,看了电影版的《草房子》,由于以前就看过其同名小说,所以总会不自觉地将两者进行比较,其实感受还是颇多的。

首先,从两者的创作手法来讲,应该是大不相同的。纯美小说如同一滴墨滴于水中,慢慢晕染开来,其手法也是柔和的,渲染气氛,极尽铺陈,已达到烘托人物的效果,而电影则如潮涨潮落的大海,汹涌澎湃,其手法自然也是猛烈的,是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疾风骤雨般的攻势,集各种矛盾于一点,然后爆发,在冲突中树立人物形象。就如书中与影片中对桑乔这个角色不同的处理,书中是每一章节巧妙渗透,潜移默化的形成他的性格,影片中则是通过一系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事件:厚待纸月却被认为是她的亲身父亲,背着桑桑四处奔波治病,来树立桑乔这个人物形象。

第二,从表现效果来说,电影靠的是声和色,而书是文字,两者的表现自然会有不同。让我很有感触的是这幅画面:夕阳,淡淡的,将远远的天边镀上一层金边,近处是一片红晕。笼在瑰红之中的草房子,连桔梗末端都染上了金色,俏皮地显出纤细与柔软。男孩,倚于窗口,沁出汗的鼻尖,晶莹到染上一些太阳的光辉,黑亮的瞳仁里映出的是一群从蓝天扑棱棱飞过的白鸽。这幅画面在电影中是反复出现的,在书中也是如此,甚至以他作为收尾之笔,电影是直接放出这幅画面的,很恢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相比之,书是以淡淡的笔触,细细的描绘,这让我想起《红楼梦》中香菱品诗这一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而日自然是圆的,但一闭眼,眼前竟也真切的出现了这幅画面。”香菱的这句话也正是其恰如其分的形容了我的感受。文字虽没如电影般强烈的冲击,但营造的是一种意境,,脑子里也可以出现这一画面,而且细节更多,因为人的想象是无限的。所以单就表达效果这一点,我个人还是更喜欢书。

当然,两者也有相同之处。主题上,两者都是很好的诠释了成长这一话题,少年青春的躁动以及成熟。无论是书与电影,我都似他们呼吸的空气,弥漫在周围,静静的享受他们的喜乐,在他们身上像看到了自己重叠的影子。这不只是一群少年的故事,也是我感同身受的故事,有苦有乐,有欢笑,有泪水,有青春的萌动,朦胧的情感,可以看到自己在他们身上重复着傻傻的故事,渗透着爱、成长。

通过书与电影的比较,我想,对于这部电影我已不只停留在看完时的感受了,我对细节也是理解的更深入。对于题目,我想可以这样解释,草房子便是幸福、快乐以及夕阳晕染下的温暖。

                                                          高一(一)班  林菁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痕迹
后一篇:2013年03月17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