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网络年夜饭
(2018-02-15 11:29:16)
标签:
教育情感教师 |
难忘网络年夜饭
2002年6月16日,我和我的博士生李镇西等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正式开通。
网站一开办,很短时间就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教师,被许多人视为精神家园。
开办半年后的2013年1月31日,正好是除夕夜。总版主李镇西提议,我们来一个网上年夜饭如何?一时间响应者众。
当天下午4点以后,老师们就在教育在线网站上,为团圆饭忙碌起来了!
李镇西总版主建议每人带一道菜。他自己先上的是东坡肘子。发完第一个帖以后他马上又发一帖:“请大家品尝呀……怎么刚一端出来就被抢光了!
接下来,全国各地的老师纷纷送上了自己的家乡特色菜肴。
扬州老师带来几道维扬特色菜,西安网友端上的是陕北特产"羊羔肉"外加一根老玉米,苏州吴江的老师上的是鲈鱼莼菜汤,青岛的老师上的是青岛啤酒和辣蛤蜊。
一见青岛啤酒,李镇西赶忙发帖:“吃了半天菜,还没有上酒呢!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当年还有一些教师的工资被拖欠,于是发了一个帖子:“我上教师工资(给没有拿到薪水的老师)。可以给我报告一下。希望这道菜没有人吃!”
也有老师想到了边远地区的孩子们,想到活跃在网站上云南边境的一位乡村教师,问:“不知班上的孩子家里有没有电视看?”
晚上8点,春晚开始,大家一边在现实生活中看节目,一边在网上交流分享。有老师评论说:“杂技、魔术等现今也开出了综合课程,都与歌舞等融合了。”
晚上10点半左右,李镇西又来调侃我:“都顾看晚会了,吃了饭怎么没有人洗碗?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世界各地的拜年信纷纷涌向央视。有老师立即发帖建议:“谁家是宽带,也去给中央台发个贺信啊,以教育在线的名义!”
2月1日零点,我准时发了这样一个帖子——“无怨无悔,从容面对。”
因为第二天一早要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市新年长跑活动,发完帖我就关机休息去了。但老师们依然在交流分享。第二天上网我还看到,2月1日零点28分,教育在线论坛还有
就这样,我和全国各地数百名教师朋友,在网上共同迎来了新年。这也成为我最难忘的一个除夕夜。
还记得当年网站开张的时候,我曾经写了一段话作为寄语:“我理想的网络是平等的空间。没有话语的霸权,没有烦琐的俗套,只有真情的流露与思想的碰撞。我理想的网络是学术的净土。严肃但不失幽默,通俗但绝不恶俗。网络的生存和发展同样需要道德与法制的约束。
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转眼间,论坛被后来的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体取代。但人们对网络的期待,就像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一样,并没有太多改变。当时的网络,还是年轻人的世界,我在其中都算是长者。现在的网络,则已经普及到几乎没有年龄的限制,成为基本与现实平行的另一个世界。无论通过论坛,还是通过邮件、微博,我一直都在通过网络,与一线老师吃着一场永不散场的“网络年夜饭”,保持着密切互动交流。这样的交流,给了我许多智慧、信息与灵感,让我真正懂得,真正的智慧在民间,教育的力量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