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教育行者NEI
新教育行者NEI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182
  • 关注人气:23,9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爱与智慧同行

(2016-05-04 11:30:45)
  国务院办公厅去年6月8日正式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以下简称《计划》),以五年为期,从八个方面支持乡村教师安心从教,中国数百万乡村教师的待遇有望由此得到大幅提高。从2012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到2013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再到国务院专门出台《计划》,乡村教师的待遇和处境一直在改善。

  而这些改变离不开民进中央多年的奔走建言,民进中央一直非常关注农村的义务教育,关注农村教师的现状和诉求。近日《中国政协》记者采访了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他就农村教师和教育的发展谈了自己的建议。

  履职的重要使命

  本刊:民进作为以教育为主要界别的参政党,多年来在推动乡村教师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请您介绍一下过去民进中央在这方面的工作。

  朱永新:30年来,民进坚持不懈地将关注教育、投身教育、参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视为履行参政党职责的重要使命。从2007年开始,民进中央每年都举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作为庆祝教师节的最主要方式。

  当前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镇聚集。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民进中央就提出中国教育的“短板”在农村的鲜明观点。此后的十几年中,在中央统战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民进中央两次围绕“农村教育和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开展大调研,多次在全国政协大会上作《创新义务教育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让老少边穷岛地区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让农村教师安心从教》的大会口头发言,并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组建的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一道,向中共中央提出了改善农村教师待遇、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建议;先后提交关于《强化省级统筹、校地联盟,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在城镇化进程中办好农村教育》、《进一步调整我国农村教师编制》等党派提案,以及报送关于《调整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津贴政策》、《综合施策、省级统筹、有力解决农村教师待遇》、《提升乡村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职称职务评定向乡村教师倾斜》等政策性建议。

  2015年9月6日,民进中央举行“庆祝第31个教师节暨2015中国教师发展论坛”。论坛的主题就是助推乡村“好教师”建设,会议围绕“拓宽乡村教师培养渠道,让乡村教师下得去;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让乡村教师留得住;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让乡村教师教得好;完善校长教师交流机制,让乡村教师流得动”等四个议题,再次持续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献计出力。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常务副主席罗富和以及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陈舜,民进10个省级组织的代表,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和乡村教师代表等200余人出席了论坛。

  严隽琪主席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人民正在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第一个百年目标而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困难在农村,中国教育的“短板”也在农村,实现中国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任务艰巨而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素养,不断提高教师地位,让教师更有尊严,应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好教师”的关键在于“树人”,“立德树人”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好的教育应把德育融入智、体、美、劳等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之中,学校的德育不能禁锢在应试的“知识性”与人造的“德育情景”层面上,应在与日常劳动生活学习的结合中提升德育实践。培育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是实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通过主题演讲、专题研讨和互动交流、考察调研等形式,立足国情,结合形势,对当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判,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与会者一致认为:近年来对乡村教育、乡村教师的关注度不断加大,乡村教师相关状况已有一定的改善,乡村教育的整体水平有相当程度的提高,但在城市精英教育与乡村教育的二元格局下,乡村教育、乡村教师仍处于边缘地位。

  爱与智慧的结合

  本刊:您因为工作的缘故,接触过很多乡村教师,他们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朱永新:最美乡村教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只是一个字——“爱”。比如仲咸平老师,每天来回二十公里山路,十五年来骑坏了八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她对孩子承诺,哪怕天上下刀子、下钉子,也会到学校为他们上课。而刘坤贤老师为了给孩子筹集书本费,利用假期外出打工,遭遇事故被高位截肢,三个月后又站在了讲台上。他卖掉自己家的猪为学生上学修桥,用转为公办教师的第一笔工资为学生买了电脑,他说:“我在,学校就在!”他们以弱小身躯,写出了一个大大的“爱”字。这些故事,让我也感动得热泪盈眶。

  而在这其中,让我特别欣赏的是杨元松和云南“会泽七子”的7名“80后”老师。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许多人心目中传统的乡村教师的形象。贵州安龙县万丰湖镇茅草坪小学的杨元松老师,经常带着他的孩子走出大山参观,给孩子讲乔布斯等伟人的故事,鼓励孩子追逐自己的梦想。孩子们结集出版的一本《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的第一笔稿费,同时又一次引发了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乡村的孩子终于知道,人生的未来不只是打工一条路。而云南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的七位“80后”教师,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回到养育他们的乡村,他们把青春的阳光、自信和智慧,把山外的世界和精彩,带给村里的孩子们。

  本刊:那么您在这些乡村教师身上获得了什么启发?您对他们有什么寄语?

  朱永新:教育没有爱,就好像池塘里没有水,但仅仅有爱还不够。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成长,教师成长需要强大的专业支撑,对于教育的深刻理解,对于孩子的深刻了解,对于所教学科的深刻把握。决定教师品质的,除了爱,还有智慧。如果说,爱,更多的是指教师的职业认同的话,那么,智慧,更多地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是重要的双翼,缺一不可。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力量。

  把爱和智慧完美地结合,可能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教育最高境界,却必须成为我们拥有的理想朝向。只有这样,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前行,我们的教育才可能越来越接近理想。尤其对于乡村教师来说,所处的环境相对而言物质条件比较匮乏,教学条件也比较艰难,就更需要智慧。一旦拥有足够的教育智慧,不仅可以取长补短,更可以避短而扬长。

  爱应该与智慧同行,爱才有深邃隽永的价值。智慧应该与爱同行,智慧才有生命的温度。让爱与智慧同行,这不仅是教师成长的不二法门,也是我们在任何教育活动中必须做出的选择。

  本刊:今年您最关注的教育领域的话题是什么?

  朱永新:当前,互联网已经完全改变了这个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以人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模式将何时能够形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教育也面临着结构性的改革,我认为,未来的教育是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首先,要努力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社区。在未来,无论你在哪所学校,无论你在城市还是乡村,都不必按部就班地学习各门课程。而是基于个人兴趣和问题解决需要而进行的自主性学习,是大规模的网络协作学习。未来的教室可能是个讨论室,可能是个学习室,标准化的教育将会转向定制化的教育和个性化的教育,这就是一个未来的教育目标。

  第二,我们要建立教育的国家标准和国家教育资源库。教育越是自由,越是定制,越是个性,越是需要你建设高效优质的学习中心,越是需要国家力量的整合。此外,教育资源需要国家力量整合,能够把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资源在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上轻轻点击就可以得到,而且是免费的。同时国家把全国民间开发的各种最优秀的资源也可以进行整合,由国家来收集、政府采购资源。这就需要国家组织专业团队,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把资源整合起来,使死资源变成活资源,把静态的课程变成动态的课程。

  第三,要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未来的评价主要不是为了鉴别,而是为了改进。在学习的早期过程,可以用大数据的概念,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现在大数据可以知道你学习的过程,刚才讲我们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其实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评价是为了改进,在记录过程的同时,要发现这个学生的知识点缺陷,及时帮他改进。

  互联网快速发展,我们已经置身于大变革之中,虽然在相当长时间内,传统教育模式和新兴的教育模式将会并存。但是,一个新的教育世界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教育的曙光。我相信:只要我们拥抱这种改变,积极推进教育的创新,就能够克服各种难题,创造教育的未来,赢得中国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