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改进各级学校军训的提案

(2015-03-10 16:25:24)

案由:

近年来,各类“问题军训”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凸显出现行军训制度已不适应新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更不适应新时期国防教育的需求,需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我们的调查,现行军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军训目的不明确。以大学的军训为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的要求,大学生的军事课由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组成,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学生集中统一进行训练;军事理论课为36学时,列入教学计划中进行。这种课程的安排是合理的,但军训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能达到军训的目的?军训中侧重组织纪律性,还是培养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这些问题在目标设定时都未进一步明确,在具体的实施中更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对军训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性不强,导致了实践中避重就轻,只重视简单易行的站姿、队列训练,不重视军事理论、国防观念以及国家安全意识的传授与培养,对吃苦耐劳、坚强毅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更为缺失,军训沦为了对身体的简单锻炼,而失去了军训原本应有的价值与意义。

二、军训课程设计不科学。现在的军训内容明显不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一是多数学校侧重于军事技能训练,对军事理论课程重视不够,且课程设置与军事技能课程中的科目无法形成呼应。二是内容单一僵化,军训已成为站队列、拔军姿、整内务“老三样”,最后接受校领导检阅的作秀项目,缺乏现实教育意义,更与现代国防教育的要求脱节。三是考核目标不明确,在现行军训大纲中对军训效果评价要求仅是方向性的要求,而无明确的考核标准,导致检阅方阵成了最普遍化的考核形式。四是大学军训与中学军训之间并无衔接,导致军训课程中部分内容单调重复、部分内容严重缺失的情形同时存在。五是缺少对当下青少年身心状况的调研和关注。受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身心都很少受到磨练,在学校中体育的缺位也比较普遍,学生们体能普遍不佳且个性较强,当面对现行简单枯燥的“老三样”军训时,身心很难适应,若遇到素质不高的教官,很容易产生矛盾,甚至造成恶劣影响。

三、军训组织缺乏保障。一是教官缺乏。每年全国有1700余万大中学生要军训,按照每名教官训练30名学生计算,需要兵力56万余人;有的省市驻军少,无法满足当地军训需求。二是场地缺乏。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完全符合军训要求的场地很少。三是受区域差异等原因影响,经费保障不统一,学生人均负担不平衡。四是监督缺位,军训支出不透明,缺乏监管,军训用品以次充好、再利用不高,浪费现象严重;军训过程缺乏监督,训练中的矛盾无法得以及时发现,敷衍了事的形式化军训普遍。

 

建议:

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军训是大中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改进军训的具体建议:

一、正确定位军训目的,建设综合性国防教育。军训应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激发求知欲、好奇心,锤炼意志,促使形成良好的学风。注重培养应对突发性国家安全事件的基本能力与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网络信息战、舆情战的识别、防范意识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的社会责任意识。注重国防教育的连贯性,形成大中小学连贯的国防教育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落实力度,用日常体育课、运动训练进行意志、体能、组织纪律性方面的培养。

二、科学设计军训课程,明确考核目标。结合青少年个性特点,改进军训课程形式与内容,减少“老三样”军训课程内容的比例,增加符合教育特点、现代战争需要的实用性、互动性、实践性强的军事课程设计。细化课程安排,统一规范符合青少年身心特征的系统化教材,让大中小学生在课程中循序渐进地成长,达成理想的国防教育效果。对军训效果的考核目标进行分阶段评价,考虑连续性、综合性评价,增加对教官考核项目,细化各类考核标准,避免考核的应试化、形式化。

三、规范组织军训保障体系。一是对参训教官选拔、培训以及要求上,不仅强调军事素养,更须强调人文素养;注重人格平等的交流,营造教官与学生双促进、共提高的良好氛围;对教官缺乏的地区,可考虑选用当地退役官兵进行担任。军训教官应该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二是场地方面,缺少专业军事技能训练场地的,可考虑与当地特警、警校、军分区所属民兵训练基地合作;三是经费保障方面,既要注意保障军训的正常开展,也要考虑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经费支出要做到透明公开,厉行节约,避免浪费。四是完善监管,加大对经费使用、用品质量的监督,遏制相关环节可能发生的贪污腐败。建立教师、学生、学生父母等相关人员的投诉渠道,引导其履行监督权力。

建议办理部门: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