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集智聚力——湖北职教行之一(5月12日)
(2014-05-29 00:15:33)
标签:
教育 |
早晨5点起床。发微博。读蒙台梭利《人的成长》。
上午7点50出发去全国政协。9点在政协专委会议楼参加“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邀常委视察团组团会议。
刘家强副秘书长主持会议,他介绍说,全国政协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给予高度关注,近四年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200多份提案,去年还专门组织了针对职业教育的调研工作和座谈会。这次常委视察团是全年仅有的两个常委视察团之一。会议决定由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担任视察团团长,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何丕杰和我担任副团长。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视察任务,会议邀请了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人社部杨志明副部长、国家发改委社会司王凤玲副司长、财政部教科文司刘新安司长等介绍相关情况。
在杜占元副部长简短的开场白后,葛道凯司长介绍了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工作及下一步考虑。他指出,《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十八大召开以来,职业教育事业在改革中取得新的进展。2013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1017.72万人,在校生2933.83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23万所,年招生698.32万人,在校生1960.19万人,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5.91%、44.48%;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年招生318.4万人,在校生973.64万人,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5.5%、39.45%。另有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5593万人。
“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5000多万合格毕业生,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其中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的新增从业人员,职业院校毕业生占了七成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985和211高校,达到90%以上。就业三年后月收入翻了一番以上,56%的毕业生获得职位晋升,自主创业比例增长了2.3倍。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提升行业指导能力。完成59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组,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举办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覆盖一、二、三次产业。教育界与产业界共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组织框架已经形成。二是分类制订实施行业指导政策。与水利、化工等行业分别召开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指导意见。三是广泛开展集团化办学。全国已建职教集团约700个,促进了院校治理结构和政府决策机制的创新与完善。四是坚持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了全国大赛为引领、地方和学校比赛为基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技能竞赛体系,促进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葛道凯司长指出,虽然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领域相对薄弱的环节,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就业热与招生难并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11年开始逐年下降(每年下降近60万人)。2013年与2010年(近年来招生最多的一年)相比,年招生规模减少了172.1万,降幅19.78%;在校生规模减少了278.31万,降幅12.43%。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也出现了生源不足、报到率低的现象。这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二是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大与参与程度低并存。近年来,用工荒、技工荒现象已开始从沿海地区波及到内陆地区,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另外一方面,企业在急需用人的情况下,对职业教育的参与程度非常低。
三是投入增量大与长效投入机制缺失并存。近年来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超过了500亿元,但由于缺乏长效投入机制,职业教育经费占比始终在低位徘徊,总体投入仍然不足,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普遍达不到国家办学基本标准。2012年,职业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仅为12.10%,预算内经费占比为9.81%。高职生均经费仅相当于普通本科高校的50%左右。
葛道凯司长还介绍了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对接经济社会需求,按照体系建设总体布局,完善层次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内涵建设、错位发展、特色办学,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主要举措:一是合理确定发展定位。加强省级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结构的统筹力度,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探索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实现形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二是继续深入推进中高职衔接,着力抓好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三是发布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破解升格与升级的困惑,指导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四是引导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印发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标准体系,组织开展国家和省两级转型试点。五是开展试点工作。遴选一批行业背景较为突出的本科院校,与优秀中高职院校对接,推动人才系统培养。
他希望政协委员发挥自身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一是协助落实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二是建言政策法规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完善。三是推动行业企业、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四是共同提升职教的吸引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介绍了关于技工教育的有关情况。他指出,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近9.2亿,就业的总量压力长期存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开始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供给,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逐渐由季节性向常态性转变。技能劳动者的数量仅占就业人员的19%,其中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5%。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超过了2:1。
他介绍了我国技工院校的发展情况。目前全国共有技工学校2882所,在校生386.6万人,技工院校的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技工院校初步形成了“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合作模式,采取了招工与招生相结合的方式,校企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创工学一体,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习基地,共搭管理平台,共享创新资源,共评学生能力等措施。但总的来说,校企合作还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缺乏法规法律的保障,许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王凤玲副司长介绍说,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和重大的突破。呼吁多,实效少;政府强调多,企业参与少。在宏观管理上,教育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尚未根本确立;在微观运行上,“学校热、企业冷”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校企合作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需要完善“制度+机制”的校企合作框架。
财政部教科文司的刘新安司长介绍了国家财政在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2006年到2012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由489亿元正价到1410亿元,平均增长19.3%。财政性投入占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由46%增加到72%,而非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却由54%减少到28%。这说明,在职业教育方面,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严重不足。
在部委的介绍结束后,何丕杰、苏华和我等政协委员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我建议,应该增加一个调研内容,即应该研究作为独立学院最集中的省份,在转型为应用型本科的过程中,对湖北高等职业教育的格局究竟具有怎样的影响。
最后,杜青林副主席总结讲话。他强调了这次视察工作的重要性。全国政协今年组织86个视察调研,其中常委视察团只有两个,我们是其中之一,可见这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问题。希望大家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搞好这次视察活动,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集智聚力。
下午2点半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参加中华文化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暨《四书五经语录》赠书活动。叶小文、牟钟鉴、钱逊等先后发言。牟钟鉴先生说,经典聚合着文化的基因,永远不会过时,对它的解释是无穷无尽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掌握经典。当下中国人缺少道德魂、中国心和创造性,需要重读经典。1939年出生的牟钟鉴先生看上去只有60来岁,思维敏捷。他曾经写过许多有影响的著作,如《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走近中 国精神》、《儒学价值的新探索》等。他对我说,认真读过我在媒体上发表的许多文章。这让我受宠若惊,也对老一辈学者的涉猎之广颇感惊异。
我在研讨会上的发言,重点强调了领导干部阅读的问题,对如何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问题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晚上研读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以及湖北高等职业教育的情况介绍等资料,为明天开始的视察活动做准备。9点跑步半小时。11点休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