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建设
朱永新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在这个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日子里,愿屠苏美酒带去我的祝福,祝福您,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健康,平安,欢喜,吉祥。
2000年,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我描摹了我理想教育的蓝图,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此萌芽。14年来,我与新教育同仁每日耕耘。
可是,直到今天,我们新教育实验的课题体系还没有研发完毕,在刚刚过去的年会上,我们才梳理出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当然,我一直觉得新教育做得还很不够。
可是,新教育之外,很多朋友对我们赞誉多多,说我们从事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说我们有着惊人的生命力,说我们是中国民间最大最成功的教育实验。赞叹之于,有许多人曾经对我表示不解:新教育的影响波及海内外,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你为什么还不知足?
我想,所谓“成功”,特别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其实是一个误解。如果我能代表新教育共同体,我想说,新教育期待的成功,不是世俗意义的“影响”,而是心灵世界的美好。
两年前我曾说过,新教育的彼岸,是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待他们长大为一代新人,走向世界大舞台,我希望,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这也是十年前媒体把我们的事业,评价为“新希望工程”的原因。与致力于失学儿童重返课堂的“希望工程”不同,“新教育工程”致力于“心灵的建设”。
心如宇宙,其间万物流转。建设心灵,是一项无法竣工的工程,我们始终是个建设者。在新教育的工地上,我愿意日复一日地,进行我的人生的建设,肩负一个公民对这个国家的使命,履行一个新教育人,对这个世界的责任。白发只会警醒我岁月之流转,人生之短暂,使命之维艰,白发只会警醒我不要因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止步。所以,我,和各位同仁一样,始终在路上。
前不久,在南通,新教育理事们济济一堂,谈到2014年新教育建设的要点,我谈了三大建设:
新教育理论体系建设。说理论体系建设,不是好大喜功,而是希望我们能够超越形而下的经验,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朝向世界,在理论的探索中,把蓝图逐步绘制为地图;
新教育基地学校建设。办学校不是我们的目的,但我们需要“基地学校”,践行我们的理论,检验我们的成果,创新我们的实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更多实验学校,提供临摹的蓝本,创造的座标;
新教育组织能力建设。我们是一个NGO,一个非政府组织,作为一个社会企业,组织能力的好坏强弱,直接关系到我们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高低上下。
过年,本应是报喜不报忧,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季节,与各位同仁,提出我们的问题,不是泼冷水,而是探讨我们的建设,期待新教育能有姿态良好的第二次出发。
各位亲爱的新教育同仁,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认同这些建设的急迫性。于我,是感觉到这些建设的刻不容缓。这种紧迫感,并非来自我日益增多的白发与皱纹,而来自人们沉郁的心声,来自这些手足同胞们越来越渴切的呼吁和呐喊!
一个个新的日子如期而至,一个个新的生命正在诞生。在我们这个近14亿人口的国家里,在这片广袤又拥挤的土地上,好的教育,会让庞大的人口成为财富,差的教育,却会让庞大的人口成为包袱。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生命是无法重来的历程,而教育是涵养生命的唯一可能。我们的建设早一天完备,我们的行动多一分力量,就有可能多一个生命得到这份新的滋养。
而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将能通过建设新教育的行动而更加完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将会通过践行新教育的行动而日益丰盈。最终,我们会在此完成人生的建设,那不是来自外界的奖赏,而是我们终将微笑着对自己轻声说一句:我没有辜负此生。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了,让我们继续行动吧!祝福新教育,祝福大家!
朱永新
2014年1月30日写于北京滴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