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沉默与言说(卷首诗)…………………………………………1
用心说话(第一版序)…………………………………………1
记录自己的声音(第二版序)…………………………………4
上编
携手共圆新教育之梦…………………………………… 1
一
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
/ 3
二
关于数码社区建设的几个问题
/ 38
三
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
/ 45
四
新教育实验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51
五
新教育实验区的 10
个关键词
/ 59
六
用心做人,用脚思考
/ 67
七
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 82
八
用新教育理念与行动建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 /
103
九
我们是生命叙事的主人
/ 112
十
文化,为学校立魂
/ 116
十一
做真新教育,真做新教育 /
147
十二
扎根田野,坚守教室
/ 153
十三
直面转型,全力以赴
/ 158
中编
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 165
十四
成功六字诀
/ 167
十五
理想的校长应该有什么
/ 184
十六
愿国际象棋走进更多学校
/ 193
十七
呼唤人文精神
/ 199
十八
小智慧与大智慧
/ 205
十九
养成教育任重道远
/ 208
二十
永远的故乡 /
212
二十一
给灵魂洗个澡
/ 214
二十二
还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
/ 221
二十三
情境教育是一首诗
/ 228
二十四
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
/ 233
二十五
母校,我的天堂
/ 241
下编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教育………………………… 243
二十六
中国教育缺什么
/ 245
二十七
呼唤上天入地的教育科研
/ 260
二十八
关注农村教育
/ 265
二十九
政府如何支持民办教育
/ 268
三 十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
/ 273
三十一
教育科研需要关注鲜活的生命与生活 /
283
三十二
中国教育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
/ 291
三十三
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
/ 314
三十四
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
/ 324
三十五
关于中国职业教育的十大主张
/ 340
三十六
解放教育,还权校长
/ 344
三十七
如何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品质
/ 351
三十八
角色、前景、使命 ——中国培训教育的价值探索 /
355
第一版后记……………………………………………………369
第二版后记……………………………………………………371
新版后记………………………………………………………373
第一版后记
几年以前,我就想编一本《中国教育家讲演录》,还一本正经地 给许多朋友发了邀请信,顾明远先生、李希贵先生、魏书生先生等也
先后给我寄来了演讲稿和光盘。但是由于响应者寡,加上出版社没有 积极配合,就不了了之了。至今,我还对这些朋友怀有歉意。
当时的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教育大家都非常忙碌,到处讲演,差不多成为空中飞人。一个光盘加上一本讲演集子,可以让有兴趣的教师弥补无法当面聆听他们演讲的遗憾。
现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吴法源先生把这个愿望变成了现 实,多少可以弥补我当年的遗憾。我熟悉的朋友们,开始一一成为法
源兄主持的“大夏书系·教育讲演录”的作者。所以,我也愿意、乐意与他们为伍,把自己这些年的讲演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感谢吴法源先生。与他几年的交往,让我觉得他是真正的出版 家。他的敏锐,他的坚持,他头脑中一个个神秘的选题,他对于作者
的尊重与理解,让许多朋友感动。这也是我愿意把这本小书交给他的 原因。
感谢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的副校长焦晓骏先生,他在忙碌的学校生活中,抽出时间帮助我收集了一部分散落在各个地方的讲演,还校正了一些文字。本来他答应为这本小书写一个后记或者序言,因为接到通知要“关起来”进行中考的命题,而且会有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只能留下遗憾了。
感谢干国祥先生和新教育研究中心的每一位朋友。这本书的个别篇章,来自新教育团队共同的思想财富。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在抗震救灾的现场,为那里的老师和孩子们送上我们的祝福与帮助;他们正
在用新教育的理念,与灾区的老师们一起,用那些最伟大的童书,抚 慰那些受伤的心灵。
感谢阅读这本书的朋友们。北川的教育重建正在进行。我们新教 育团队受民进中央的委托正在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做一点小小的事
情。这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我愿意把这本小书的所有稿酬,捐献给北 川的教育重建。所以,你们阅读此书的时候,也或多或少地参与到北
川的教育重建中了。
朱永新
2008年6月1日
第二版后记
从春节开始,一直在修改、校对《教育的使命》这部书稿。改得很细,很累。
昨天晚上两点终于大功告成,却很少有的难以入眠。
这部“讲演录”,是我从近十年来近百次的讲演中精选出来的。 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携手共圆新教育之梦”,共收录讲演稿10篇,主要是关于新教育实验的内容,基本上是我在新教育年会和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听众也基本上是新教育人。如果与第一本讲演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对照起来看,大致可以看到新教育十年来走过的路程。
“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也收录了讲演稿10篇,主要是关于阅读方面的文字,其中“成功六字诀”、“理想的校长应该有什么”、“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教师”等也与阅读有关。因为主题基本相同,尽可能删除了原讲演中重复的材料。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教育”,同样收录了讲演稿10篇,主要是相对宏观的教育问题,涉及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教育科研、教育创新等问题,反映了我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想法。
需要说明的是,书中我特别收入了几篇非常简短的讲演稿,如 《永远的故乡》、《母校,我的天堂》等,出版社一开始没有“相中”
它们,但是我还是坚持应该收录。为什么?一方面是能够反映我对于 故乡和母校的情感;更加重要的是,我认为这几篇讲演的现场感强,
节奏感好,是真正的讲演。
书名定为《教育的使命》,是因为收入本书的最近的一篇讲演名为《出发吧,带着使命,带着爱》。是的,在一个人生价值受到市场价格冲击的时代,唯有使命,才能让生命的尊严重于生活的压力,才
能让平凡的生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在生命的意义不时被生活的意思所困扰的当下,唯有使命,方能鼓起遥望远方的风帆,让我们从麻将桌上,从柴米油盐,从声色犬马,从官宦资财,从一切世俗的羁绊中,找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方向。使命,梦想,理想,是新教育能够走到今天的原动力!
特别需要感谢国家博物院的陆天宁先生为这本小书提供了精美的国画,在此深表谢意。也要特别感谢新教育研究院的同仁们,他们的激情、思想和智慧,不仅是新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源泉,也是这本小书的许多思想、观点和材料的重要源泉。
朱永新
2011年2月21日清晨
写于北京滴石斋
新版后记
这本《新教育讲演录》是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讲演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和《教育的使命——朱永新教育讲演录》(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两本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的时候,又增加了一些最新的讲演录,补充了一些过去没有收录的重要讲演,所以,应该是一本内容最全面的讲演录。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需要避免全套作品集内容的重复,关于新教育的部分讲演如《新教育精神》、《家庭教育的八大理念》,以及关于阅读的部分讲演如《阅读与中国教育改造》、《我们为什么要研制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等,都分别收录在《中国新教育》和《我的阅读观》两本书中了。所以,这本讲演录收录的也只是我的部分讲演。
三十年来,我先后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政府机构以及各种论坛作的讲演有数百场之多。尤其是在新教育早期的发展阶段,我几乎每个周末都是在全国各地“煽风点火”,宣讲新教育的理念与行动,许多新教育的实验区和学校,就是听了我的讲演以后参加新教育的。我的讲演,为新教育实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方便读者,这本讲演录按照主题和时间两个维度对讲演做了整理。全书按照新教育实验、微观教育问题和宏观教育问题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按照讲演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这样可以看到新教育实验本身发展的脉络,也可以看到我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看到我关注教育问题的兴奋点变化的轨迹。
再次感谢我的听众朋友,没有他们的参与,就不会有这本讲演录的问世,因为讲演永远是讲者与听众的互动。
朱永新
2011年6月14日晨记于江阴
正文摘录:
用心说话
(第一版序)
说起来大家可能不相信,我本来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更谈不上讲演了。小学的时候,我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结巴”,不愿意讲话,经常是一个人沉浸在书本之中。到了中学,情况有所好转,但也只是与好朋友交流交流。所以,读大学之前,我好像连小组长也没有干过。
进大学以后,读到一本传记,其中讲到这个传主如何把石子含在嘴里训练口才的故事,对我的震动很大,我开始意识到表达与沟通能力的意义,于是经常主动地讲话发言,甚至愿意“承包”别人不太愿意做的事情,代表小组交流讨论的结果。尽管有时候也出洋相、闹笑话,但是我行我素,依然如故。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会说了,自信了。
我个人的这段经历,成为后来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之一——“培养卓越口才”产生的重要背景。我一直认为,人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人一生最需要的东西之一。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善于表达和沟通的人,总会有更多的机会。教师,是以“舌耕”为业的,自然应该有语言表达的能力;领导,是以鼓动激励为重要工作内容的,自然应该是演讲的高手;企业家,要营销自己的产品,自
然应该“巧舌如簧”;演员,要感动观众,不仅讲话要抑扬顿挫,甚
至要调动肢体语言。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间,这 种表达与沟通的能力也是不能或缺的。人与人的矛盾,90% 是由于沟 通不畅造成的误会。
在新教育的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口才训练、沟通技巧固然 重要,但如果没有思想的力量,再好的口才也是不能够感动人的。所
以,我们在新教育实验中提出,“要想说得精彩,必须思考得精彩”。 讲演的最高境界,已经不是语言,不是激情,而是思想。阅读是思想
之母。所以,新教育实验强调阅读,主张“营造书香校园”,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在学校里开展了“晨诵、午读、暮省”的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进行了“毛虫与蝴蝶”的儿童阶梯阅读。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间,“说”的前提是“听”。说话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话的艺术。善于聆听的人,才能够激发起对方表达与沟通的兴趣,才能够深入了解对方的思想与意图,也才能够真正地说到位,说清楚,说流畅。所以,我一直主张语文教学还应该教会学生聆听。如学会在别人讲话的时候眼睛看着对方,学会用心理解对方讲话的要点与目的,学会用肢体语言积极地反馈和肯定等。其实,聆听本身也是对人的尊重。
践行新教育实验六年来,我还深深地懂得,讲演的效果不仅取决 于思想的深刻,也取决于行动的力量。六年前,我决定将新教育实验
懵懵懂懂的思想变成行动时,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会变成燎原星火, 凝聚了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感染并影响了百万师生。尽管新教育实
验还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细节,距离我们的教育理想还很遥远,但我 们毕竟上路了。行走的日子里,我们开始将“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幻化成我们的哲学。收录于本书的部分讲演,与其说是讲出来的,不 如说是做出来的。
行动中的我,在知天命之年,开始懂得讲演的最高境界,不是用 “嘴”说话,而是用“心”说话。写作这篇序文的时候,我们新教育
实验团队的骨干成员,正在四川大地震后建立的八一帐篷小学,用新 教育实验倡导的心灵的教育、爱的教育、生命的教育,抚慰劫后余生
的学童们那满目疮痍的心灵。
我们的团队赶赴灾区后,很快就与北川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徐正富走到了一起。讲到自己眼睁睁地看着学生向自己求救并死在自己面前,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一向乐观健谈的徐正富,一次次流出揪心的泪水。他们说,北川几所学校损失惨重,而北川很多很多教师们仍然坚守岗位呵护学生,即使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丧失了亲人。记者来采访,上级部门要写事迹材料,没有人愿意写,因为整个教师群体都是好样的。
听到这些,我再一次明白,在洁净的心灵面前,语言是黯淡的。
讲演者需要训练的是技巧,是思想,是行动。然而声音大未必诚实,离开了爱人、爱世界的心灵,即使最高技巧的演讲也会蜕变成缺乏人性的煽动。
汶川大地震前一周,北川县教育局长尚勇带着包括徐正富在内的 21
位校长,去了我们在翔宇教育集团的实验基地,观摩了我们的新教育小学,并且决定在北川这个民族自治县全面推行新教育实验。他们原定是
5 月 12
日在我们新教育小学的开放周来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他们提前一周来了。没有想到,就是在 12
日这一天,壮志未酬的尚局长永远离开了我们。徐正富说,大地震过后,尚勇局长的妻子一个灾民区一个灾民区地寻找自己其实已经遇难的丈夫。
所以,我愿意把这本小书,献给在大地震中遇难的尚勇,献给那些为了学生而失去自己、忘记自我的教师们,献给那些再也不能感受儿童节的学生们。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朱永新
2008年6月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