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解救”小规模园?

标签:
幼儿园小规模托儿所幼儿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 |
谁来“解救”小规模园?
2012-06-18
03:20:43
由于能够解决家长的实际需求,北京中高端小区出现越来越多 的特色小规模幼儿园,他们一方面深受家长欢迎,另一方面又因为某些硬件的不完备存在安全隐患。他们明明是应政府号召而开设幼儿园,却由于种种原因申办执照 而不得,成为尴尬的“黑园”。对此,我们采访了学前教育的专家们,他们的建议也许能为决策部门提供一些新的参考。
应鼓励创办“居家幼儿园”
去年4月初,北京市教委决定推行“小规模办园”,并公布了小规模办园的具体要求。其实,办小型幼儿园的门槛是不是一定要这么高,还需要慎重考虑。毕竟,激发民间办园的积极性是第一位的。
●朱永新,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随着生育高峰到来与外来人口涌入,北京幼儿园数量的紧缺会更加突出。据统计,到2015年,北京适龄入园儿童会达到45万人左右,缺口达 6868-9868个教学班,按照目前每年增加300个班级的速度,是根本无法满足需要的。而幼儿园专任教师则短缺1.4万多人,按照现在每年毕业900 人的规模,幼儿教师的师资短缺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鼓励幼儿园多元多样,除了政府大力发展公办园,应该积极鼓励各 种机构举办公益性幼儿园。比如,对企业举办的幼儿园,可以抵税;对慈善机构举办的幼儿园,可以免费提供场地;对民办幼儿园,可以采取政府采购等政策。与此 同时,也应该允许一些有特色、高水平的幼儿园按照办园成本收费,鼓励不同的幼儿园办出特色。对这些幼儿园,不可能按照公办幼儿园的价格收费。
另外,应该鼓励创办“居家幼儿园”。即允许那些有幼儿教育的经验、接受过幼儿教育的训练,身体健康,热爱幼儿教育的人士,利用家庭或其他场所,举办小型 的幼托机构。这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既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又可以解决一部分儿童接受幼儿教育的需求。
去年4月 初,北京市教委决定推行“小规模办园”,并公布了小规模办园的具体要求。比如,申办小规模幼儿园需具有本市户籍,注册资金最少50万元。这项政策已于去年 5月1日起实施。其实,办小型幼儿园的门槛是不是一定要这么高,还需要慎重考虑。毕竟,激发民间办园的积极性是第一位的。
“小规模园并非质量低劣的代名词”
以美国加州为例,打算办家庭式托儿所的人不仅要参加州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免费热身课程、按照消防要求对房子改建、所有家庭成员都要提供指纹和无犯罪记录并通过肺结核检验,还要上15个小时的预防保健和安全培训课程。
●李敏谊,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美国的不同州针对家庭式托儿所(famliy childcare home)和托儿所中心(childcare center)有不同的规定。以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加州为例,政府为家庭式托儿所和托儿所中心的举办者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规定。如果以入托儿童人数来定 义,就“小规模家庭式托儿所”而言,人数最大值是4名婴儿或6名10岁以下的儿童(其中不能超过3名婴儿)。而“大规模家庭式托儿所”要求不能超过14名 儿童,同时对儿童的年龄有明确限制。而“托儿所中心”一般要比家庭式托儿所规模大,同时为儿童提供集体教育的机会。
小规模办园并非质量 低劣的代名词。从美国情况来看,家庭式托儿所一般来说是贫困父母的权宜之策,托儿所中心无论从师生比还是设施配备来说都更有保障。但政府对两种托幼机构的 管理仍然有章可循。以加州为例,打算举办家庭式托儿所的举办者不仅需要参加州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免费热身课程、按照消防要求对房子进行改建、所有家庭成员 都需要提供指纹和无犯罪记录并通过肺结核检验,还需要上15个小时的预防保健和安全培训课程。然后,州政府才会接收举办者申请营业执照的文书,这个过程是 为了帮助举办者真的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并真正希望投身幼儿教育事业。同时,州政府规定了获取营业执照的相关要求、申请过程、举办者的责任、人员配备的 要求,并明确指出违反有关规定的处罚措施。而托儿所中心的举办同样需要经过严格的政府审核过程。而教育领域的专业性组织,则负责对教师资质进行认证和对教 育质量进行评估。从这个意义上说,托幼质量的管理和监控需要政府部门和专业组织的合作。
小幼儿园注册问题应受重视
一些低端、普惠型的家托,可模仿“游戏小组”的办法,设立巡回辅导点,由政府派出教师到家庭里去辅导孩子。
●王化敏,中国学前教育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小规模家庭托管班(家庭幼儿园或家庭托儿所),方便家长,成本比较低,常常是租一套房子、请两个人就办起来了,往往办学条件又不够。在幼教机构短缺情况下,一些黑园浮出水面,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
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小规模办园的相关措施,政府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在办园规模、卫生条件上进行一定的要求。
对那些不具备办园资格的家庭式幼儿园,如何让存在的东西更规范,有两方面建议。
首先对中低端家庭幼儿园,这部分的家庭主要是因为孩子没地方去,但这样的幼儿园往往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这种低端、普惠型的家托,可模仿“游戏小组”的办法,设立巡回辅导点,由政府派出教师到家庭里去辅导孩子。
对那些较高端的家庭幼儿园,收费昂贵,这些机构作为营利性的早教机构,应该到工商部门注册,实行纳税。但这种“幼儿园”主要经营范围是培训和辅导,不具备幼儿园资质。家长虽然愿意,但是要明白这是早教机构超出了经营范围。
当然,这种十几个人的幼儿园,如何注册,也是下一步要考虑问题。
家长声音
晨晨现在就上这种小规模园,9月1日才上正规的。小园比较人性化,照顾年龄小的孩子周到,我不太能接受强制入园、任孩子哭的方式。晨晨初到小园姥姥陪了3周,累得不行,但没有太大的焦虑,适应得很快,自理能力也提高不少。
——摇篮网网友不悔08
我的孩子就曾经上过小区的家庭幼儿园,那是因为孩子不满三岁小区正规幼儿园不招。
家庭幼儿园确实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管理上大多存在漏洞。但我觉得不能因为这些幼儿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政府就放任不管,孩子的事没有小事, 只要是涉及到教育的,都应该下力气来管。这些幼儿园同时也解决了我们的实际问题,应该给它一个合法身份,一个严格的监管程序。
——Miumiu,全职妈妈,女儿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