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选材何必“门当户对”?

(2011-11-10 08:48:03)
标签:

牛津

名校

名牌大学

名师出高徒

杂谈

分类: 教育

大学选材何必“门当户对”?

朱永新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12年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中面向指定中学实施的领军计划,敲定一批中学名单。看一下这些名单,都是全国各地的名校。如清华在山东确定的10所中学中,有7所与日前北大公布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重合,媒体说,这也意味着两校针对优质生源的竞争进一步升级。其实,不仅清华北大的眼睛盯着这些名校,几乎所有的重点大学,都把主要的自主招生名额投向了这些学校。

 

难道大学选材范围该如此狭窄?难道中学优秀人才就一定出在名校?我认为,大学把自己的选拔人才限定在名牌中学,这也是一种歧视,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学是不公平的竞争。这种门当户对的做法,其实也失去了选拔人才的更大空间。虽然从一般的规律来说,经过层层选拔,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已经集中到那些所谓的名校了,但漏网的“大鱼”总是有的,寒门也可出优生,普通的学校往往蕴藏着一些怪才,他们是传统教育的牺牲品,但是这些人往往能够成大器。

 

更为重要的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我也不赞成把自主招生的特权仅仅给所谓的名牌大学,大学与大学应该平等竞争,我们大学的竞争是不平等的,被贴上了“211”、“985”标签的学校,就高人一等,连毕业生也享受了特别的待遇。名牌大学利用自己享有的“自主招生”特权,更加扩大了这样的不平等。所以,我建议,大学应该敞开大门,敞开胸怀,允许所有的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自己推荐人才。

 

有人说,这样做工作量多大?如果我们知道国外大学如何选拔人才,如何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寻找优秀学生,就可以理解了。中国的任何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可以向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名校投寄档案,而且一般都不会石沉大海,人家为什么能够做到呢?

 

人对了,什么都对了。我们大学缺乏对于人才的研究,只知道按照分数,按照成绩,表明上看是公平了,其实是一种平庸,一种逃避。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教师,也要有一流的学生。名师出高徒的另外一个方面,其实是高徒出名师。

 

大学是如此,其他行业的选材,也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