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中秋夜——写在新教育东胜年会开幕前
(2011-09-13 09:26:04)
标签:
黑人新教育光辉岁月白人社区杂谈 |
分类: 行走新教育 |
放肆中秋夜——写在新教育东胜年会开幕前
童喜喜
这个中秋夜,我想好好放肆一下。冰冻啤酒,冰冻啤酒,冰冻中国啤酒,加上一部以其简介认为不费脑子而随意选的号称动作片的《光辉岁月》。
然而,不是中国产的冰冻啤酒,而是美国产的光辉岁月让我燃烧。
《光辉岁月》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豆瓣上的简介是:“该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故事发生于1971年,两间黑人中学和一间白人中学合并,于是这三个学校的足球队必须重新组成一支混合球队。白人教练约特将此视为‘人格侮辱’而愤然辞职,于是黑人教练赫尔曼·布恩接手统领。他除了需要解决各队的分岐外,还要应付当时徘徊于种族间的紧张状况。最终,他排除万难,带领他的队伍打开胜利之门。”
千万!请千万别和我一样,被这没脑子的中国式简介蒙蔽!
不仅这美式足球是我们所说的橄榄球,而且,这部电影是根据1971年的真人真事改编,那是刚刚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美国。电影里时时处处,闪动着白人与黑人之间的敌视,种种阴谋伎俩,中国人都谙熟。然而,时时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却是中国人苦寻,而难觅。
影片里,黑人来了,当了总教练,遭遇白人从球员至裁判的明里暗里挑战。最终,他堂堂正正,不以黑白论英雄,只凭实力选球员,个性强悍,却因其公正与组织能力,赢得众人心。
白人因为黑人来到,被迫自降一级,当了助理教练。起初也是心不甘情不愿,最终却在球场上向偏袒自己、故意吹黑哨的裁判说出:“我都知道了,要是你不公平判决,我就向记者公开一切,就算我会被一起拖下水。”
更别说球场上的兄弟——这些十几岁的少年,起初他们绝不是兄弟,白黑如水油,无法交融。然而在自称“独裁者”总教练的授意下,他们不得不互相打开心扉。这一打开,少年同学,从此结为一生的至交。
他们起初是如此敌视,宁愿让白人对手赢,也不愿与黑人战友胜。
最终白人主力因为车祸躺在医院里无法参赛,黑人主力答应不哭,却仍然忍不住对白人兄弟流下泪水,他说:“拿下了州冠军,我们就搬到一个社区里。一起变老变胖,没有黑白的区别。”
一起变老变胖——兄弟间的承诺。电影结束时,字幕上显示出他们后来的故事,他们一生都是好友,而这位因车祸意外致残的白人主力队员,最后两次取得残奥会铅球金牌!甚至当他死去时,影片的翻译都是如此贴心,第一个googbye被翻译被“再相会”,第二个googbye才被译为“永别了”。
……
太多生活。太多细节。琐屑。真实。最终,却让我只想,深深,深深,深深叹一口气。
我想,任何不平等,其实本质都一样。黑人白人之间的不平等,其实也基本等同于男性女性之间的不平等。然而,黑人为文化贡献的舞蹈、音乐……等等,女性又为世界奉献了什么?性别的藩篱,更隐蔽,更难以打破,更成为人性几近遗传的压抑!以至于中国刚刚修订的婚姻法,分明是法律条文上的进步,女性的反馈却几乎是哀鸿片野!
女人依赖男人而生,以嫁好男人为荣,以终生俘获好男人为幸,在这建国以来就号称“女人能顶半边天”的中国,岂不怪哉!女性之路,比黑人之路更难走!女性之路,比黑人之路更难走!我向来以自己身为女性自豪,可如果女性成熟就意味着失去激情与梦想,我宁愿永远是少年!
我更想,这部片子,其实又从多少层面反映了教育、新教育的问题?
总教练是黑人,但不是完人。他以强悍取胜,却因其至刚而欠缺。40号黑人球员,受不了他的训斥,而临阵发挥失常。
同样是这位40号球员,换在白人助理教练的激励型指导下,赛场上的位置从进攻换到防守,顿时大放异彩,成为球队获胜的关键!
什么是真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就是对每一个人,采取最合适的激励方式,帮助这个人站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这样,就会催生一个人最大的光彩!
新教育,我们做得如何?
总教练是黑人,他的出现,夺走了原来白人总教练的一切荣誉。
然而,为了让原来的助理教练有份工作,白人总教练留下了,屈居助理教练。接下去,他逐渐被黑人总教练的公正与能力感染,白人助理教练不仅在球队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而且为了公正,他不惜与自己的好友、原本是为对方才留下的白人助理教练决裂!
什么是友情?什么是梦想?
为了共同的梦想而互让一步,这才是友情的真谛!
新教育,我们做得又如何?
这部电影里,是这样一个又一个人性的奇迹,最终才造就了十三场连胜、最终取得全美国亚军的成绩!
而我们的新教育,还需要多少人性的奇迹,才能导致新教育的最终连胜、中国教育的最终辉煌?!!!
是的,西风东进。
可是,这样的西方主旋律电影,只让我感受到:人风东进。每一个细节的周详,的跌宕,的人性光辉,让我深深渴望:如果这发生在中国,发生在东方,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
然而,比这电影里的故事不发生在东方更让我悲痛的是:即使这件事发生在中国,我们也不相信。是的,我们不再信。我们已经被欺骗过太多次,我们已经长久地置身黑暗之中,我们即使看到光亮,也不认为这不过是周扒皮凌晨的鸡叫声!
可是,我不甘心。正是因为这一点不甘心,分明不是教师、不是教育人的我,才认认真真地,把自己当作一位新教育人。
2009年7月,江苏海门新教育年会。那是我重生的日子。
到现在,不熟悉我的人,只见到我的笑,羡慕我果然不愧“喜喜”。熟悉我的人,却懂得我笑后的哭,却大多只知心疼我哭后的破涕。
可是,真懂我的人,才知我悲观后的乐观,绝望后的重生,才知喜喜,是逐渐领悟时代痛楚、生命悲欢后,倔强的笑颜!
如影片中歌里所唱:宝贝,让我点燃你的激情,让激情升温!
——我,喜喜,就愿意燃烧自己的生命,点燃你的激情!而且我的燃烧,不是蜡烛的被迫点燃,而是火焰的主动烈烈。若不能点燃别人,我的生命也将毫无价值!
我,想成为一个真实的喜喜。为真实而悲,也为真实而喜。
有一个不坏的体制,是多么幸运的事。然而我们中国迄今没有一个不坏的体制,近百年的挣扎,都是肉体与精神在温饱线上的存亡之争。
可是,我总想绝望,却总有事物让我并不绝望。如今生活中,让我最不绝望的事物,就是新教育。
避苦趋乐是人的本性,所以我才接近新教育、走近新教育人。我想成为真正的喜喜,想成为一个让人信任的喜喜,我要记录我所感受到的喜悦,让大家相信中国当下仍存在希望,为此一道前行。
亲爱的新教育宝贝,如果我还没来得及了解你,请你走近我。我希望记录你的故事,如同这部光辉岁月。我即将开始写一个系列的新教育文学,正是这种类似于《光辉岁月》的改编真实故事。我希望记录你的辉煌,并督促你的成长。
亲爱的新教育宝贝,如歌里所唱:“我见过熊熊烈焰,见过滂沱大雨……”
我们所处的,就是这样惨烈的环境。我知道,我知道,没有谁一个人就能独自抵挡。我们都是肉体凡胎,我们无法抵御父母的期望、妻儿的泪眼、丈夫的埋怨……然而,当我们是新教育人,即便我们失去身边一切,当我们的灵魂在一起,我们就有着真正一家人的温暖!
在电影里,黑人总教练并不是完美的人。然而正如他的妻子所说:“你的野心和决心让他们获胜,这世界需要你这种人。”
在教育中,新教育也并不完美。而我们的朱永新老师,就是不完美的总教练。他永远微笑,永远指着方向。他的野心和决心,让我们获胜。我们,需要朱永新。
仍如电影的歌里所唱:“前方有一个我要去的地方,我步履犹如飞一般轻快,你要去的话就快跟我来,离开这艘即将沉没的船,顶着狂风冲向我们的彼岸!”
亲爱的新教育宝贝,亲爱的中国!中国,中国,中国!!!我不知你是一块土地,还是一个国家,我只知道,在我的身旁,有着无数跟我同样语言的朋友,这些同胞,就是我的中国。
然而,亲爱的宝贝呀——我的新教育,我的中国!你即将前往何方?你到底前往何方?这,没有答案。可是我们的脚印,分明正注定了未来的方向!!!
这,就是我,一个中国伪新教育人的中秋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