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高聋校九年义务教育质量

(2011-03-24 08:37:28)
标签:

残疾

九年义务教育

儿童

招生

特殊教育

杂谈

分类: 行走新教育

#朱永新教育建议(选自《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23

提高聋校九年义务教育质量

目前,听力残疾儿童少年有一部分在普通中小学读书,普通中小学按照这个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培养这些称作“随班就读”的听力残疾学生。可是另一部分听力残疾儿童少年在聋校或特殊教育学校读书。

    聋校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班是在聋校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的,教学生初等中学的课程和职业技术科,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课程内容比随班就读的聋生和健听学生学的少多了。

    聋校高中毕业生有能力学,但是按照聋校高中课程设置和起点,不能在三年内学完应学的高中课程,怎么参加全国高考和进大学选择美术以外的专业?他们只好上专门为聋校高中职高毕业生(也包括部分随班就读于普通高中或职高毕业了的听障学生)办的聋人大专班或特殊教育学院残疾人职业大专(大本)班。然而                                                                                                                                                                                                                                                                                                                                                                                 这些聋人大专班的老师和领导都反映,聋人大学生进大学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课程在聋校和聋高中里学的太少。这些聋人要参与社会就业市场竞争。对此,聋人自己、家长、老师教授有深深的忧虑。

    聋和重听学生没有肢体残疾也没有智力残疾(如果有就是多重残疾孩子,不在讨论之列),只是耳朵听有些困难。他们中间不乏心灵手巧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先进的助听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手语的教学研究推广,使聋和重听儿童少年有能力有条件接受与健听儿童少年同等程度的教育,达到同等水平。可是目前国家为聋校九年义务教育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都比健听儿童所学的课程少和所用的教材浅显。聋校九年毕业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去读高中和大学就困难,就业也困难。要改变这一状况,我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 在相关法律政策和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以及特殊教育实施办法中,要明确指出聋校九年义务教育要达到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程度:“ 十七十八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大多数达到初级中等学校毕业程度。”其他残疾学生(比如智力落后的学生)达不到,但是聋和重听学生大多数可以达到。聋和重听学生是特殊的残疾学生,特殊的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对象里的特殊--只要课程合理和教育得法,听力残疾学生完全可以达到健听学生的正常的毕业程度。在普通学校与健听学生一起读书的听力残疾学生能达到这一程度,在聋校读书的学生如果用的教材是同等的也能达到,因为聋和重听学生除了听能做任何事。有的聋学生用不同于健听学生的方式去“听”.比如带助听器听,用人工耳蜗听,看口型“听”和看手语“听”.

    第二, 年龄是受教育和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既然现实中有些教育工作者担心聋学生九年内难以达到健听初中毕业生的水平,我们可以把对聋校学生的学前教育作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重点和突破口。聋校不是拖长或推延毕业,而是提前招生入学,把聋校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轨道。《义务教育法》规定“盲聋哑弱智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可以适当放宽。”我建议,本着教育科研成果、儿童心理和智力发展的研究成果(例如“聋儿三早: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的研究和实践),聋校要提前招生,提前一或两年招生,能保证顺利过渡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质量完成聋和重听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

    第三, 认识到把聋和重听学生列入“残疾儿童少年”,必须看到,聋和重听学生和大多数健听儿童一样没有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比其他残疾儿童少年有很多能力和潜能,他们受教育和就业能力强。国外教育家和政策研究专家说过,对聋和重听人的教育,是特殊教育中最好最经济有效的投资,聋和重听人受教育后可以做很多工作,创造很多价值和提高社会生产力。

    第四, 加强聋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优秀的聋校学生可以到普通学校上课或选修课程,部分普通学校的聋或重听学生到聋校选修课程和参加课外活动,接受个别辅导与其他聋或重听的同学和老师交流,获得生活经验,增强生活信念,有利于他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五, 在中小学设立手语课或手语知识讲座,残疾人知识讲座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残疾,有可能或早或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生病和残疾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是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每个人早接触残疾人,到他们遇到天灾或意外事故时,很快找到榜样和精神支柱,不至于轻易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总而言之,提高聋校九年义务教育质量,要明确在培养目标和育人标准方面,聋校九年一贯制与普通中小学同等。聋校向普通学校看齐,设置同等课程和提供同等的教学内容。只是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聋校搞出“特教特办”的特色,比如把聋校学前班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准备,早进行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