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天的约会2011年之十五——日本大地震给我们的警示(3月13日)

(2011-03-17 09:27:03)
标签:

地震

画院

保安

建筑

大自然

杂谈

分类: 教育

春天的约会2011年之十五——日本大地震给我们的警示( 313

 

晴,星期日

 

昨天晚上开始肠胃翻江倒海,出虚汗。两会期间,开会,写手记,见朋友,读书,接受采访,疲于奔命,可能是疲劳导致的不适,赶紧早早休息。

早晨2点醒来,感觉稍好,神清,气不太爽。于是起来整理前两天的手记。大功告成,4点继续休息。

上午9点参加小组讨论,通过有关决议的内容。这是每年的程序性功课,不到一个小时,会议就结束了。根据惯例,下午的会议时间则更加短,一般十分钟以内就结束。

下午2点,在民进中央参加开明画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徐圭逊副院长汇报了开明画院2010年度工作情况,画院理事们认真讨论了画院2010年度工作总结及2011年度工作计划,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民进中央副主席、开明画院院长冯骥才对画院去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开明画院在没有编制,没有活动场所,也没有拨款经费的情况下,初始阶段的工作非常困难。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克服了许多困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画院在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地方组织积极呼应,形成了一个遍地开花的局面。特别是去年底,严隽琪主席在台湾出席开明画院台北书画展,得到了台湾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对于今年的工作,冯骥才认为要着力解决三个关键问题,首先,要把画院办公地址的问题解决,充分依托老会所的地理优势,做出更好的成绩。第二,要培养一批办事热心、积极、责任心很强的专业人才来承担画院的工作。第三,要保障经费来源稳定,通过对经费来源的良性操作,形成一个比较可靠的、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

我的发言,着重就落实画院的办公地址和办好在南京举办的“开明江海文化论坛”,以及结合“彩虹行动”帮助毕节地区培训中小学美术教师等提出了想法。大家对于开明画院的未来充满信心,期待着它能够进一步凝聚会内外美术人才,服务社会服务民进,做出更加大的贡献。

这几天,一直在关注着日本的大地震,海浪冲天,瞬间毁灭了许多城市和乡村,电视的画面在脑海中定格。虽然没有汶川大地震时候的那种骨肉同胞情同手足的感觉,但毕竟那么多善良的生命被地震所掩埋被海浪所抛摔,毕竟我还在那片土地上生活过一年啊。

在为地震的惨烈所惊悚,为逝去的生命所伤痛的同时,也为日本人在地震中的表现所感佩。我不禁问自己,如果9.0级的超强大地震发生在我们中国,我们的国民会如何应对?我们的损失会有多大?

看了许多描述日本大地震的图像和文字,也有许多感慨。我认为,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一是在大灾难面前国民的良好素质。在很多电视画面中我们看到,在日本街头,尽管可以明显看到建筑物起火,但车流、人流秩序井然。而“近距离画面显示,人们的脸上没有惊恐、慌乱表情,总体上镇定、有序。”“市民上街避难主动让出主干路,楼道避难分坐两旁让出中间通道,安静地排队候车或商场紧急购物,教师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并关闭电源”。虽然灾后日本超市的许多物品被购买一空,但是没有发生任何哄抢、偷盗的行为。尤其是在避难所聚集的日本民众,在离开的时候,竟然地面上仍然整洁如初,没有一点垃圾。在日本的时候亲眼看到过日本人大型集会结束以后环境的干净,没有想到,在大灾大难临头的时候,他们仍然有秩序且冷静如初。这样的素质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是值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教育,应该把这些基本素质教给我们的孩子。

二是学校等公共建筑的良好质量。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统——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所以,学校往往是遭遇灾难以后最好的避难所。日本的建筑标准是能够抵御7级地震,而学校的建筑要求能够抵御10级地震。这次地震,尽管强度巨大,我们透过电视画面,还是看到不少建筑安然无恙,除了海啸冲毁的外,没有因为地震而毁的。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各地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幢高过一幢,如何保证这些建筑的质量和防震抗灾的能力,尤其是那些以学校为代表的公共建筑的防震抗灾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能不能放慢一些建筑的速度,建设一些能够抵御10级以上地震的建筑?

三是应对灾难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据介绍,在日本几乎所有人都接受过系统的防震教育,学校和公司定期必须举行防震的演习。在单位,安全帽会放在公共场所最显眼的地方,地震发生时及时训练有素地疏散到安全地带。家庭和单位都有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急救箱,包括食物、水、手电筒、锤子、绳子等基本工具。同时,日本的交通、医疗、公共服务等各个部门都有针对地震的一系列配套措施,非常周到、有组织、有步骤。有留学生描写这次地震的经历时说,地震已发生,他们“大楼里的广播立刻启动,安抚大家并告知不要乱跑,如有受伤及时报告。摇晃刚刚结束,保安出现,逐间办公室询问情况。电视立刻启动直播,并随时预报海啸,引导人们就近避难。”我们虽然有汶川大地震的惨痛教训,但是似乎灾难教育并没有成为学校的自觉行动,全社会防震抗灾的能力仍然非常薄弱。

下午会议以后,与几位两会代表委员见面,又谈起日本的地震。感叹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感叹人类如何应该更加尊重大自然,应该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的生活。“惜福”,成为大家的共识。

晚上9点回家。读两会赠送的《2011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这本书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和科技发展情况,对于国际科技热点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发展、电动汽车研发、生命科学研究、信息通讯技术、航天领域进展等,进行了追踪与分析。感叹不已。科技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如何利用它,取决于人类对于科技双刃剑的认识。希望我们能够更加清醒、理智地对待科学技术。例如日本地震,造成的核泄漏就是这样,核发电为人类的能源问题带来了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因此,面对核泄漏的难题,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解除这些威胁,对人类来说尤为迫切。

日本的这次地震,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挑战,也值得我们就一些问题去深入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