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教育建议(选自《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13)
改善大城市流动儿童教育和打工子弟学校管理
如何解决好流动儿童接受教育问题,是当前保障教育公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难点,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农村人口的比例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减少。全国约有1.2亿流动就业的农民工,有800万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在农村还有2250万留守儿童。以北京为例,2005年底北京市外来人口总量达到357.3万人,需接受义务教育段的流动儿童37.5万,其中23万在公办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约占62%;还有13万多在打工子弟学校就读。目前,北京市共有打工子弟学校300所左右,其中获得办学许可的仅58所。
虽然国家已经确立了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但仍然有相当多的流动儿童难以进入公办学校。与此同时,存在大量未经批准的打工子弟学校。2006年夏季,北京市取缔存在安全隐患的打工子弟学校,酿成冲突,凸显了当前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打工子弟学校管理的问题和困境。这一情况具有某种共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现有公办义务教育资源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外来工子女就学需求。由于公办学校布局主要是根据本地区常住人口设置的,难以适应大量流动人口的现实,地方政府缺乏长远规划和整体布局,出现结构性的供求关系失衡。
(2)流入地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2004、2005年两年,北京市分别投入6800万元和6900万元专项补助经费给公办学校挖潜改造,扩大接收流动儿童。但公办学校财力不足,仍然是影响接纳流动儿童到公办学校上学的重要原因。如果按照新《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农民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平等待遇,政府的财政负担将更大。
(3)由于得不到政府的支持、扶植和有效管理,部分打工子弟条件简陋,教育质量低下,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卫生、交通等方面的隐患。此外,流动儿童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还存在要求“五证”齐全、教材不一致、交通困难以及文化适应等问题。
其背后的深层问题,是城市管理的基本思路不适应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快速城市化的发展现实,对流动人口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不足,权益之计、短期行为较多。
我们认为,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大中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刚性增长的趋势难以根本改变,必须从实际出发,将打工子女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形成清晰、稳定的政策,实事求是地解决好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我国现行的地方教育管理制度,包括教育规划、教育经费拨付、学校布局、学籍管理等都是建立在以户籍人口为主的制度上的,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城市化、外来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需要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探索新的机制和管理制度。
(1)建立适应新情况的义务教育经费随儿童流动而转移的机制现行解决流动儿童教育“以流入地为主”的方针,没有涉及义务教育经费如何随儿童的流动而转移,从而加剧了流入地政府的财政压力。对此,一方面流入地政府有责任主动承担流动儿童的教育责任;同时,可考虑通过试点,建立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教育券”的制度,流动儿童持券到城市学校就学,在省市之间集中兑换教育经费。
城市则应建立市、区、镇三级政府分担的财政机制,使各级政府共同分担流动儿童的教育责任,为农民工子女接受平等的教育提供充足的资源,避免财政压力集中在部分县区。
(2)创新目前以户籍人口为准的教育管理体制地方政府教育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突破目前以户籍人口为主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以常住人口或居住地为依据的管理体制,为居住于本地区的非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纳为本职工作,纳入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为流动儿童教育提供服务和管理,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
(3)多管齐下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解决流动儿童教育,以公办学校为主,并非由公办学校包办。发挥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上的主渠道作用,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在政府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投资和大量建设新校的情况下,需要扶植和改善打工人员自办的学校,还要扩大社会力量办学的渠道,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吸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主要接收流动儿童的民办学校,形成公办学校、民间组织、打工子弟学校三方面的合力。
(4)对打工子弟学校应确立“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指导方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在安全、卫生达标、能够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办学标准,使其尽快达到当地办学标准,从而将多数打工子弟学校合法化。同时,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逐渐提高教育质量。对少数劝说引导无效,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办学条件极其低下的学校,依法取缔其招生办学资格。
可以推广苏州张家港市打工子弟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经验,政府制定标准,学校负责建设,验收通过给予奖励。公办学校对口联系,派出相应的管理人员与骨干教师,政府对学校办学任务捆绑评价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