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忆马场

(2011-02-18 08:56:25)
标签:

马场

宋体

维吾尔族

只语片言

丝绸古道

杂谈

分类: 朱墨

再忆马场

朱墨

每年冬天,W伯都会不辞辛苦地从日本赶来,上我们家吃一桌酒菜。他是爸爸留学日本时的死党,嗜酒,或许也好色。但是从不空手而来,总会拎着一口袋东洋的小物什,果冻、糯米点心或是海苔花生。物质匮乏的童年,这些东西总能满足一个孩子虚荣却真切的幸福感。尽管嵌着果肉的果冻早已经不再是稀罕的食品了。

喝到微醺的时候,W伯喜欢晃着脑袋,雄狮鬣毛似的披肩长发便威风凛凛地飘荡起来。趁着酒性,和我们说一些过往的逸闻,或是陈年的牢骚。我总是饶有兴味地听着,半信半疑。

有一次,故事讲完,他仿佛又想起了一件更重大的事情,硕大的鼻子都兴奋地耸动起来——“墨啊,你知道吗,马场后来结婚了,就是小时候和你玩得很要好的那个马场,娶了那一次团里最漂亮的姑娘啊。”

“再后来呢?”我像是一个锲而不舍地追问童话结局的孩子。

“再后来?他和老婆住在乡下的农场里,两个人都在附近的中学做老师了。”

我竭力抑制着从记忆的最深处翻涌而上的骚动。莫名地想要大声欢呼,想拥抱着一棵树,想被人挠了嘎吱窝似的笑出眼泪来。然而逞强地憋着,紧绷的脸一定像是涂了油彩的小丑。

这么想着,脑海里浮现出的却是马场模糊的面容。二十岁的日本小伙子,会说几个简单的中文单词,能扮鬼脸逗得我哈哈大笑。只是再也想不起那究竟是怎样的一张脸庞,翻开相册,也找不到那时同他的合影。唯一留存下的,便是当时写的一篇作文了。

十五年前的夏天,在东瀛一所大学当教授的W伯,领着一群正值妙龄的日本男女学生,沿着丝绸古道一路游玩,而我们一家三口承蒙W伯的惠泽,装模作样地混进了外宾的行列。

十岁的我,正是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开始懂一点儿的年纪,对于愿意和儿童交朋友的成年人,总是抱着最亲切的敬佩和欢喜。尤其是马场,很少说话,但脸上总挂着热络的微笑,好像随时都愿意俯下他挺拔的腰身,用手勾住我的脖子。在去机场的巴士上,冷不丁地从后排伸过来一只滚热的大手,拍了拍我的肩膀——

递过来的雪白的便笺纸上,写着四个周正的日本汉字:马场勇次。马场勇次,这就是马场的学名。乍听上去威风八面,其实就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男孩。我扭过头,端详着那张阳光灿烂的脸,还有眼中流露出的热切的期许。然后握住了那只等待的手,用力地甩了两下,像个大人似地签订了友谊的契约。

“在暑假中,我结识了一个日本学生,叫马场勇次。”

暑假结束的时候,就用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写在了这篇作文的开头。正如我与马场的相识,萍水相逢的恬然味道。年幼的时候,我写过一些自作聪明的桥段,现在看来,那样的儿童的狡黠,至多是可爱的伎俩。而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之间,流年却酿出了余味。

时光逆流在稚拙的字里行间。短短的四百字,粗率的语言之下布满了记忆的暗流,粼粼闪光的情节淙淙地唱着歌。我纠结着是该喊他马场呢,还是叫勇次,和他说中文的时候,他总是抱歉地耸耸肩,憨厚的笑着,却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我,显出努力而渴求的神色。旅行团里漂亮的日本姑娘们,总喜欢拖长了音调唤他“巴巴桑”;差不多就是这个发音吧,我也口齿含糊地模仿起来,虽然少了那股腻歪的亲热味道,但是马场终于听明白了。依旧是憨厚地笑着,耸肩却变成了点头,拍拍我的背,一边竖起大拇指头——脊背便会微辣地疼上好一阵子。

那一年的马场,应该是一个相当俊朗的青年吧。回想起来,还依稀记得那富有男人味的棱角,透着黧黑的皮肤,阳关的落日渐渐沉入无垠的金色的沙海,塞外的风吹皱了薄暮,马场的背影像是一座沉默而温柔的山。

那双总是含着笑的眼睛,瞳仁是琥珀色的么?那张习惯地缄默着的嘴,嘴角是不是微微地上扬?那一年的文字,却偏偏遗漏了马场的肖像,也许是无心的疏漏,也许是那时的笔力还难以刻绘。现在想来,没有照片,甚至没有只语片言,马场的音容就这样寂静消散,回漾着难以言状的怅惘。

文字终究无法滴水不漏地封存时间。然而,迷失了文字的生命,记忆就成了永远干涸的泉。在这个微醺的夜晚,我从W伯那里又一次听到了马场的消息,它深深地钻进我的心里,窥视着我的回忆,紧紧地攥住了十五年前的盛夏。这篇普普通通的作文,却是唯一的栈桥,连结了彼岸与此岸。W伯嘴里的那个名字,没有沦为生命的匆匆过客。他只是安静地活在文字里,活在每一个句号与句号之间,当我又一次抚摸这些文字的时候,他便和十五年一样,又一次微笑着向我走来。

马场还是穿着那身在玉门买的维吾尔族的衣服,低头在便笺本上写了些什么。他努力地想要用中文说出自己的名字,却好像在唱一首跑了调的歌。我做着鬼脸冲他竖起了拇指,他便“啊”地叫了一声,扭着身体和四肢,做出得意忘形的样子。

喝完了最后一口酒,W伯清了清喉咙,说,上次碰见马场,聊起那年的西域之行,他说还记得你呢。

我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脸上一定做出了附和的憨厚的样子,就像看见了这些微不足道的细碎时间,散落在屋外的雪地上,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