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毛虫老师,书写生命传奇
——大杨树下的故事(一)

2007年5月,一次偶然的相遇,新教育走入了环南一小常瑞霞老师的教育生活,改变了常老师的教育方式。她在教育在线开了自己的班级主题帖“徘徊好久的第五个”,网名“大杨树”。三年过去了,大杨树带着班里的孩子们晨诵、午读、暮省,享受着新教育带给他们的幸福与快乐。
原解放区教科所所长许三营在大杨树的主题帖里这样回复:幸福指数——这是近来颇为时髦的一个词儿。在大杨树的班级里,每个孩子生日这一天,老师都要带领全班学生为这个孩子诵一首精美的诗歌;在大杨树的班级里,圣诞节的早上每个孩子的桌斗里都会有一本“圣诞老人”送给自己的童书;在大杨树的班级里,孩子们会收到老师出差带回来的“状元豆”;在大杨树的班级里,家长舍不得为自己购买童书的孩子会收到老师免费赠送给自己的童书;在大杨树的班级里,中秋节的早上,老师会带着全班孩子一边品尝香甜的月饼,一边朗读《月儿圆圆,月饼甜甜》;在大杨树的班级里,每到星期三下午,孩子们会和家长一起在电教室里欣赏《石头汤》《犟龟》等精美的绘本;在大杨树的班级里,考试的前一天,老师还在用柔柔的声音为孩子们讲《夏洛的网》;在大杨树的班级里,一个胆小、自卑、不善言谈的小女孩挤到老师身边说“老师,我想当班长”……
多少老师为了一个个孩子未来的“幸福”生活,不厌其烦,谆谆教导,“要好好学习”“要考个好分数”,然而却很少有时间静静想想“孩子现在幸福吗?”我不知道生活在大杨树班级里的孩子们将来如何,但我知道他们如今生活在呵护里,生活在感动里,生活在憧憬里——他们一定是幸福的!
焦作市教科所张硕果老师也敲下这样的文字:看到这样的相互编织,看到这样的生命交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孩子的童年生活将因此丰富而美好,教师的职业生涯将因此充实而幸福。我们相信,大杨树的名字将因此刻写在那一群孩子年轻的生命里,我们也相信那一群年轻孩子的生命也将刻写在大杨树的这一段职业生涯当中。我们生命的意义不正在于此么?让每一个生命有价值、有尊严、有意义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也许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吧。
两位引领大杨树走上新教育旅程的人,给了她和孩子们如此高的评价。大杨树下,记录着她和孩子以及家长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记录着在大杨树下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故事……
大杨树下,和家长牵手走过
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士兵突击》深深地吸引了大杨树。让她感动的是钢七连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这个信念深深根植于钢七连每一位战士心中,牢牢地扎根在大杨树的心中,成为大杨树做新教育的信念,成为他们全体学生和家长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深深地影响着大杨树和她的孩子们以及家长朋友们。
带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大杨树老师开始发动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同成长。让家长也成为真正的教育者,他们共同构建幸福和谐的教育共同体。
2007年暑假前开始,大杨树老师坚持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一年时间给家长写了二十多封信。每封信给家长谈读书,谈孩子的变化,谈他们在学校编织的美好生活。每封信她都要告诉家长: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播种,播下读书的种子,播下坚定的信念——不抛弃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弃书对孩子的滋养。
种子,是一定要播到泥土里的。播种的过程很艰辛,也很难在短时间里收获。不要紧,他们有坚定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
信中,大杨树告诉家长:“几乎每天我都能收到家长写的回复和感想。有了你们的这些文字,我们就把您请到了教室。您不愿、不好意思当面对孩子说的话,通过语言传达给孩子,孩子就会理解你,就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样做,比您每天无奈地训斥孩子要好多少倍呀!”
渐渐地,家长们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范庆坤的妈妈说:我原以为把孩子交到学校,孩子就可以变得知书达理。现在明白,我们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中责任多重大呀!
刘征辉的妈妈也说:“每天看着孩子不爱学习,我总想放弃征辉,不管他算了。可是常老师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让我坚持下来。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也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对于一些跟不上的家长,大杨树抱定同样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

3月3日下午,金宏伟跑到大杨树老师身边,声音轻轻的,但很大方地告诉她:“老师,明天是我的生日。”大杨树老师向孩子郑重承诺:明天一定会有一首美妙的诗送给你,会有美好的祝福进入你的生命。
晚上回到家,大杨树就开始寻找适合孩子的诗歌。春天出生的孩子,应该让他们带有春的气息,应该在一年之始,人生之初就让孩子立下一个坚定的信念。《绿叶映着你的脸》正适合此时的金宏伟。
绿叶映着你的脸,
迎来了属于你的春天,
亲爱的金宏伟啊,
你栽下一棵树,
你的生命就与大地相连。
为土地不吝惜汗水,
落地就变成了甘泉,
亲爱的金宏伟啊,
你为春天而劳作,
你已经变成了春天。
“你栽下了一棵树,你的生命就与大地相连。”大杨树久久地望着这句话陷入沉思,怎样让这句话变成现实呢?眼前忽然一亮,学校不正在组织一个活动吗?利用星期六组织部分学生到影视城种树,这不正是个好机会吗?
晚上,大杨树激动得久久难以入睡。早上,赶紧奔向学校,想把美妙的诗歌,早些送给孩子,想早些实现这一美好的计划。
来到教室,大杨树组织学生抄完诗,把金宏伟请到讲台上。全班同学用美妙的声音伴着黎明晨光,在金宏伟生命的黎明,把诗送到了孩子的心中。
仪式结束,大杨树拦住正要走下讲台的金宏伟,问他:“你栽下一棵树,你的生命就与大地相连。你愿意去种下一棵树吗?你愿意让自己的生命和大地相连吗?”孩子点点头,眼中露出渴望的眼神,“星期六你去影视城种树吧,种下这棵树,你的生命就会与大地相连。”金红伟惊奇地望着老师,使劲儿地点着头。全班同学惊呼起来,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大杨树告诉孩子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自己的精彩,你会有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刻。同时也告诉金宏伟,让他把去影视城种树这件事告诉家长。
没想到,第二天金宏伟却告诉大杨树,他的家长不同意他去。大杨树没有感到意外,因为很多时候家长不知道我们做一些事情的用意。她安慰了过孩子,就赶紧拿起电话给金红伟的家长联系。打了四五个电话,终于做通了金红伟家长的工作。
2008年3月9日,金红伟在爸爸的帮助下,在影视城种下了一棵树。他种树的意义不在于到影视城种下一棵树,而是在于他在自己年轻的生命中种下了一棵树,种下了一种信念。以后,胆小的金宏伟上课时,总是高高地举起小手。这棵树真的种在了孩子的心里,种在孩子的生命里。而家长也变得关心学校、关心孩子了。


“不抛弃,不放弃”已根植于每一位学生与家长心中。有了这种信念,他们构建了一个幸福和谐的教育共同体,他们的教育生活变得美妙无比。家长、孩子、老师共同编织着美好的生活。
读《彼得潘》时,大杨树出了这样一道导读题:请孩子画出自己的心思地图。打开范柳依的作业,上面画着她的心思地图:我有时候想飞,有时候想去旅游,我的心思地图杂乱无章。令人感动的是妈妈也画出自己的心思地图:我的心思地图很有规律。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庭。斜斜的两道线,是我偶尔对自己追求的思索。
看了母女俩的心思地图,大杨树在想,自己的心思地图是什么?经过思索,她在柳依的本子上画下了自己的心思地图:在书的陪伴下,我带领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走上一个高度。这时,我会思索,我会反省。让后带着他们再走上一个新的高度。
大杨树拿着这三张心思地图和全班孩子交流,家长、孩子、老师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共同体,那时的幸福与甜蜜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他们的信念已经开出了美丽的小花,这是他们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对生命丰富的渴望。
几年来,大杨树和她的家长朋友共赏绘本,共读童书,共同穿越诗歌。这个幸福的共同体抱定“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不断成长。老师和家长已经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同盟,精心地用爱、信心和耐心,为孩子们编织着一张“夏洛之网”,为孩子的成长不断注入:爱、宽容。信心、责任、执着、勇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