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 (转)

标签:
李亚敏蓝山咖啡厅教室导航图预习教育 |
分类: 行走新教育 |
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
——网师一周观察(32)
(2010年9月26-10月2日)
文/魏智渊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zhuyongxin/201010040824110436.jpg(转)" TITLE="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 (转)" />
去年这个时候,正是第一届网师学员们的“黑暗时期”。因为9月25日(星期五),哲学课程开课了。在周六版中,我还曾贴过狄金森的一首诗歌:
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
我们有一份黎明——
我们有一份欢乐的空白要填充——
我们有一份憎恨——
这里一颗星那里一颗星,
有些,迷失了方向!
这里一团雾那里一团雾,
然后,阳光!
那时候,大家还在讨论哲学课有什么用。一年过去了,最早的学员早已经坚信不疑,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在这门课程上有了相当的领悟。
第一批学员中的优秀者,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曾经创造过网师过关神话的秦月汉关与李亚敏,前者回到了静悄悄的教室,开始了新一轮的沉潜,因为秦汉已经知道要在阅读与实践之间保持某种微妙的平衡。并且,相对于去年的《水浒》课程,今年无疑有了更为成熟的思考。我想,在秦汉迈向完美教室的途中,困难仍然会不断地涌现,但这不正是教育者的意义之所在么?而李亚敏,则“受命于危难之际”,勇敢地承担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讲师任务,并在很多方面重现了“拼命三姐”的风采。向来逍遥但对语文教学知之甚深的江上清风,也从辅讲师升任语文研课的主讲师,并且,本学期这门课程将由一批优秀的学员来轮流承担主持,这几乎是一个讲师群落。同时,还有一批优秀学员承担了组长的工作。
这些都是能够忍受黑暗的学员,无论是阅读的黑暗,还是教室里的黑暗,因为大家的内心,对存有一份对于未来的信任,无论是阅读的未来,还是作为完美教室的未来。
1
网师不只是研究中心的事,我们需要一批学员成为“魔鬼团队”的“签约成员”,加入到网师的讲师、辅讲师、组长队伍中来。
这意味着一种艰苦的磨练,并且,这种磨练是全方位的,不但是学术的,而且是事务的,大到开发课程,组织讨论,小到排版,整理授课记录。
在网师做讲师,绝对首先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网师对授课的要求,绝对不亚于任何师范院校对于教授的要求。谁说网络是虚拟的?当上百名学员汇聚在一间间由QQ群所搭建的教室里的时候,任何疏懒懈怠,都是不符合网师精神与网师品质的。因为在网师里,承担任何事务,哪怕是整理一份授课记录,都是一份责任,纵然没有支付一分钱的工资。而任何责任,都会要求相应的品质。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借口都是苍白的。
这种严格的标准背后,首先是一份信任。这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信任,而是整个团队的信任。这种信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我们相信你能够胜任讲师的角色,我们对自己选择的任何讲师的能力都毫不怀疑;一方面是我们会全力以赴地支持你,我们相信没有天生成熟的讲师,任何讲师都必须在授课中加以学习,所以当新讲师上任,团队里会给予很多的支持,尤其会在授课时倾力参与,以保证课堂达到相当的质量。——所谓的共同体,首先是休戚与共。
我在网师做讲师,也并非像有些学员想象的那样游刃有余。以我的学力,还不足以在任何一本书面前宣告自己已经了然于胸,所以每次备课,所耗费的时间都是别人难以想象的。第一轮授课的时候,除了反复研读教材,几乎运用了一切手段,搜集整理有可能用到的资料,并反复梳理。最后形成的授课讲义,往往多达上万字,授课的时候一段一段贴出来的,往往都是提前认真准备并形诸文字的。——这种对教材的研读,是讲师必过的第一关。并且,第二轮再授此课时,这些讲义都要以各种形式公诸学员,备课必须重新开始,标准是,一个该门课程已经过关的学员,重新听课时,也会觉得大有收获,仿佛是重新学习一样。
一旦过了第一关,到第二轮授课时,讲师往往会获得某种飞跃,即不再进行基本梳理,而将基本梳理的成果放入预习,这种时候,授课就开始变得自由。自由的标志,是许多授课内容不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形进行反馈。因此,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往往来自学员的预习作业(这是网师高度强调预习的原因)。这样,一节课往往会形成几个小高潮,集中地解决几个核心问题。
这种聚焦,对于讲师是一种促进,正是在此处,我常常发现自己的局限,而且这种局限往往与哲学理解有关。因为越是能够抵达课程的根本处,才越能深刻理解任何具体的现象,而一切课程的根本处,都与哲学息息相关。
所以在网师,任何一个讲师的成熟,都需要数年时间。但在这数年间,讲师从授课中获得的收益,将是难以想象的。这种收益,除了阅读品质以及阅读方式上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将极大地改变讲师对于授课本身的看法,在自己的教室里变得更自由。
2
这种自由,必定是穿越黑暗的结果。
李亚敏第一次整理授课记录,其质量便达到了网师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她为了这份记录付出的代价是8小时。
其实,对于一个熟练的讲师或组长来说,高质量的授课记录,只需要1-2小时就够了。从8小时到1-2小时,这中间要学会多少技巧?熟练的word排版(尤其是“样式”功能的使用),迅速通过百度解决一切临时遭遇的问题,授课记录的快速阅读以及准确判断,删除哪些内容,调整哪些内容,合并哪些内容,都要求有相当的理解力与专业性,还要将授课记录分成若干部分并加小标题使之更清晰,必要的时候,还要补充一些资料(有时候是补充到授课记录中,有时候是以附录的方式补充在后面),或者,要加一些导语之类的说明,全部完成后,还要学会转成PDF格式并在授课后24小时内上传。
一次组长的经历,就足以学到这些——只要用心的话。而真正地学到了这些,将大大地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学习中,你对于效率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所以对网师来说,这8小时的代价并非浪费,一个肯花费8小时来完成一个简单的授课记录整理的学员,绝对是值得钦佩的学员,是一个“敬事而信”的学员。
而且,优秀的讲师或组长,不会简单地以之前的标准为标准,而会不断地调整与创造。
在这里,对讲师以及组长来说,最糟糕的想法是,相信有人会帮自己处理。
确实会有人帮你处理。当你无法让自己的授课达到网师标准时,当你的授课记录整理出现诸多混乱时,一定会有人及时出现在课堂上,一定会有人对授课记录进行重新处理。因为网师一定会有一道屏障,来确保整体品质。但是,一旦你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那么,失去的岂止是成长机会?这并非要求讲师或组长做自己做不到的事,而是说,必须全力以赴,只有当你全力以赴了,这时候的教务处的协助,才对你真正地有意义。
最怕的是,过于轻率地说:我不能。
何谓卓越?
网师说,从今天起,不做一件低于卓越标准的事,这就是卓越。
3
新学员在不断地加入,也不断地遭遇困惑。
对网师而言,学员人数已经达到了某个阶段(例如500人就是一个阶段,目前学员虽然有800人左右,但排除种种情况,尤其是属于被加盟而应付的情况,实际上也是在500人的层次)后,规模上的开拓已经不是重要的事务,重要的是已经加盟网师学员的深潜巩固。
这意味着,新学员进入网师后,就像进入一座陌生的城镇,固然可以不断地问路,但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摸索熟悉。
我想起《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中波迪小姐在开学第一天讲的三个原则:一定要看,一定要听,一定要推己及人。
一定要看相关的说明。在递交了入学申请后,杨超会回复一个邮箱给学员,邮件中的信息,相当于网师的导航图,一个在不断地修改中的导航图,许多学员轻率地在群里提出来的问题,其实已经在导航图中了。熟悉了地图,就明白了网师的学习流程,知道哪些帖子是重要的。
一定要听老学员是如何发言的。有些新学员往往有误解,以为发言(包括授课时的发言)理所当然是“自由的”,否则,便不民主,便是霸权。而老学员们知道,学术讨论的规则不是这样的。在学术讨论中,发言要审慎,要深思熟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讨论质量,也能确保让自己受益。
一定要推己及人。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例如,在群里发言时,要想想其他人的感受。尤其是随意地在群里提一些教务方面的问题以及抒发感慨的时候。能够以最不干扰他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时,尽量不要采用可能干扰到他人的方式。——你只要把网师想象成一间教室就够了。
因为第二轮课程,往往会建立在第一轮授课的基础上,所以一个没有充分预习的新学员,可能会遭遇比第一届学员更多的“黑暗时刻”,但是充分预习的话,却可能达到第一届学员当然所未能达到的学习高度。
我相信,一定会有不少新学员不断地穿越黑暗,最终走到光亮处。
本周还有一些琐事,不妨交代一下:
感谢朱永新老师的关怀和协助,我们又获得了一组超级群,所以本周有一批教室转移到了新群中,大家要及时查看群邮件以及论坛短信,按要求完成转移;
原蓝山咖啡厅被解散了,新的咖啡厅全部用高级群,原蓝山咖啡厅的学员,别忘记了尽快加入新的咖啡厅(已经通过论坛短信通知过了)……
转瞬间十月到了,许多地方或许还有些热,而遥远的鄂尔多斯,秋却深了,我们也早就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努力地去忍受阅读的黑暗以及教室的黑暗,并不时调集生命的全部能量去完成一件件“不可能的任务”。
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的幸福所在。
2010年10月2日星期六
【每日一诗的全部历史资料,存档在这个帖里,您有意见与建议,可在此帖中回复,谢谢。http://bbs.eduol.cn/2009-8/14/00731763114.html】
【周六版的论坛版链接在此,您有一切与网师相关的问题,均可在本班会帖后提出,谢谢。http://bbs.eduol.cn/post_112_672893_1.html】
【今日礼物由魏智渊老师制作。感谢所有为网师付出的人员——无论他的努力是不是能赢得所有人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