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师里的“二八原则”文/魏智渊

(2010-09-24 14:52:28)
标签:

魏智渊

宋体

二八原则

课程

预习

教育

分类: 行走新教育

网师里的“二八原则”

——网师一周观察(30)

(2010年9月12-18日)

文/魏智渊

  

  本周,网师开始热闹起来。从周二到周五,每天晚上都有课程:《中国哲学简史》《人间词话》、《数学史海泛舟》、《第56号教室的奇迹》。网师因二年级课程的开设而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在这种熙熙攘攘中,每一个学员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每一个讲师如何更游刃有余地应对教学?网师应该如何更好地行走乃至于舞蹈?这或许是必须反反复复地思考的问题。

 1

  本周三,开始启动诗歌课程预习调查。

  网师共有150余要选修了今年的诗歌课程,在三天的投票期限内,共有41位学员参与了投票,投票率为26%。其中,良好预习率占投票学员的29%。达到良好预习和一般预习的学员占到选修学员总数的23%。

  这个数据,让我联想到了有名的“二八原则”:“总结果的80%是由总消耗时间中的20%所形成的。”(“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即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约20%,其余的80%虽然是多数,但是却是次要的。比如,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剩下80%的人,只拥有那20%的财富。

  二八原则被推而广之:

  人生中20%的时间,决定了80%的成就,而另外80%的时间,浪费在了20%的事情上。

  20%的人成功,80%的人不成功;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嘛。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20%的人在放眼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

  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的人受成功的人影响,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20%的人相信自己会成功,80%的人不愿改变环境。

  20%的人永远赞美、鼓励,80%的人永远漫骂、批评。

  20%的人会坚持,80%的人会放弃……

  我想,这个原则,或许也适用于网师。在网师里——

  20%的学员会坚持高效预习,80%的学员会只进行匆匆浏览;

  20%的学员会寄希望于自己,80%的学员会寄希望于讲师;

  20%的学员会保持学习的稳定的节奏,80%的学员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茫然无头绪;

  20%的学员会勇敢地在教室里实践,80%的学员会因缺乏勇气而停留于概念……

  最终,20%的学员会率先毕业,80%的学员会一再延长毕业年限。

  当然,绝大多数学员都能在网师里获得极大的发展,但是,决定网师高度与品质的,将是其中20%的学员。

  你将进入20%,成为榜样,还是进入80%,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数字只是游戏,或许以后真正决定网师品质的,远不止20%,重要的是,你朝向哪里?

2

“二八原则”还可以延伸一下:20%的学习者是基于好奇,80%的学习者是基于实用;20%的人会经常抬头看天,80%的人只看脚下。

  人类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它又不妨碍人类的吃喝拉撒睡,而且攀登还经常会遇到危险?原因很简单,因为山在那里,并且,它相当的高。仅仅因为这个,它便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心与探险的欲望,甚至不断有人为这种好奇心付出死亡的代价,也没有阻挡人类征服它的脚步。

  人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获得的是另外的回报:好奇心、意义感、自信心、对自身存在以及力量的确认、挑战极限所带来的高峰体验……是这些,让人感觉到自己身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尊严,感觉到与动物是有区别的。

  有网友在第28周班会帖后面跟帖转了一篇文章,也有这样一段话:

  “我很想知道当年牛顿讲授重力原理和月亮轨迹时,是不是也有这么一帮讨厌的人在问:老师,你说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呢?而如果有人这样问,牛顿会不会反问:难道仅仅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还不够吗?”

  作为教师,我们确实面临着重重挑战:令人沮丧的课堂、层出不穷的问题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要求约束……这些问题仿佛一条条鞭子在背后抽打着,迫使不少人疲于奔命,希望找到能够短平快地解决自身问题的灵丹妙药。很少有人能够在这些问题之外,为心灵另外开辟一块空间,纯粹地思考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网师的哲学课程(其实远不止哲学课程),就是思考这些问题的。人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从何而来,又向何而去?人为什么要活着?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所有这些问题,仿佛遥远得要命,但其实比吃喝拉撒睡更与人息息相关,只是被日常生活遮蔽了。

  而且,这些问题真的没用吗?

  有朋友会发现,网师的课程,从来不会机械地重复。同样的课程,每一年开设时,都会有相当的变化。今年的诗歌课程,一开端就讨论“诗的本质”,今年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课程,讨论的核心也是“课程的本质”、“阅读的本质”、“写作的本质”等等。而这些讨论的背后闪烁着的,便是哲学的光辉。因为对那些看似无用的宏大的问题的深入思考,使得任何实际问题的讨论,有了一个更为博大的背景和更为稳固的根基。

  也就是说,我们处于生活之流中,但必须时时回到本源,呵护本源,以便保持生活之流的清澈深邃。

  不仰望星空,在大地上的行走便容易迷失方向。

3

  面对讲师,20%的学员的态度是,让我靠近你,而80%的学员的态度是,请你走近我。

  什么意思呢?

  在20%的学员看来,讲师代表了课程的高度,代表了“课程资源”,是一个优秀的对话者,可以不断地通过课程分帖,通过授课群对之发问,并通过不断的对话自己得到提升。这种对讲师的聆听、提问以及积极主动地与讲师开展对话,就是一种“让我靠近你”的态度。

  但对80%的学员来说,讲师则是演员,灌输者甚至保姆。许多学员保持了一种“不动声色”的看客姿态,这是大家已经习惯了的专业发展姿态。一场又一场的专家讲座或名师献课,助长了这种“君子动眼不动手”甚至“君子动眼不动脑”的态度。他们会挑剔讲师的“讲课水平”,会“不以为然”或“佩服得五体投地”。讲师水平高,他们会有一些收获,但其实极其可怜甚至是不牢靠的,因为这种所谓的知识是“听得”的,不是“习得”的,是堆砌于大脑之中,而不是内化于经验之中的。讲师水平不高,他们会毫无收获,觉得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因此他们会要求讲师走近自己:我水平不高,你得照顾我的水平,要让我能听懂呀!我没有预习,你得照顾我的实际情况,努力降低课程难度呀!我太忙碌了没时间听课,你得体谅我的难处,让课程更适应我的作息时间呀!……

  在网师里,没有以适应学员为核心的这种主体性神话。当然,讲师更不是核心。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知识,是真理,是问题,是活生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一个又一个的伟大事物……

  网师有责任保证授课质量,这种授课质量是由以下措施来确保的:严苛地挑选讲师;确立高效的教务流程;(包括从资料包的制作到发布,一直到授课记录的整理,过关作业的评定等等过程)研究中心学术力量参与授课讨论;每一轮授课不断地反省调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网师的授课品质,是得到充分确保的。

  但纵然如此,网师仍然不是传统的师徒制学习,而是共同围绕在真理周围的切磋琢磨的共同体学习。而共同体学习意味着大家向伟大事物靠近,靠近的方式必然是认真地预习,不断地思考,深思熟虑地提问,积极认真地对话……

  网师的追求卓越的品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显现的。

  一次优秀的预习作业,或一个出色的问题,是卓越品质在学员身上的体现;

  一次精心的备课,或在大家迷惘之际的一次透彻的点拨,是卓越品质在讲师身上的体现;

  一次格式正确的授课记录整理,或一次创造性地协助讲师完成任务,是卓越品质在组长身上的体现;

  而当这些卓越此起彼伏地涌现,让所有学员都从中获得启发和激励,那是卓越品质在网师的体现。

  

  “二八原则”,并不是对80%的人的蔑视或否定。

  事实上,在网师中,那些80%的学员,绝大多数在他们自己的学校中,也属于20%中的一员。

  网师的目标,不是为了20%的学员的发展,而是为了100%学员的发展。所以永远都会有20%的榜样学员,带着80%的更多的学员向前走,并不断地提升网师的品质,以及底线。

  但是,无论是20%还是80%,既然选择了网师,又怎能不勇敢地向前走,直到将生命走成奇迹?

                2010年9月18日星期六

【每日一诗的全部历史资料,存档在这个帖里,您有意见与建议,可在此帖中回复,谢谢。http://bbs.eduol.cn/2009-8/14/00731763114.html】

【周六版的论坛版链接在此,您有一切与网师相关的问题,均可在本班会帖后提出,谢谢。http://bbs.eduol.cn/2010-9/18/111129321112.html】

【今日礼物由魏智渊老师制作。感谢所有为网师付出的人员——无论他的努力是不是能赢得所有人的喜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