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2007年的新教育(1月14日)
虽然新教育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事情,今天早晨起来还是一本正经地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了许多思考。
尽管我一直认为新教育不缺少谋划的能力,而缺乏真正的执行力。我还是一直在努力地“谋划”着新教育的发展。我认为,有计划的行动,有思考的实践,应该是新教育的路。执行力不强,是因为我们没有正式的组织规范,没有严格的要求。
一个早上,两个小时。把2007年新教育要做的事情,认真地梳理了一遍。
8:20分去做游泳的功课。上午9点半去苏州大学研究室与研究生见面,讨论三年级学生的论文进展,二年级学生的选题问题。建议围绕电视,网络,阅读,数码社区几个概念进行思考,采取量化研究的方法。
中午在家休息。下午吴江的一位老校长来访。修改《江苏南北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报告》,感慨颇多。虽然江苏最近几年加大了支持苏北教育发展的力度,但是南北教育的差距仍然非常大,如小学生的生均公用教育经费,苏南苏北的城市最大的差距达90倍!准备了十条建议,拟交有关部门参考。
晚上7点参加外国人中华才艺大赛。华东地区十五个城市电视台参加了此次活动。这些可爱的外国朋友,最大的80岁,最小的7岁,个个才华横溢,不同凡响。结果苏州的艾哲罗荣获桂冠。
晚上9点30分,与干干、马玲在两岸咖啡见面。干干明天就要离开苏州,本来想要邀请他喝酒送别的,但是大家的时间没有办法凑到一起。我们都不讲究这些,所以很随意地交流。
他是一个另类。一个有思想同时又很坚持的人,一个不在意别人感受的人。我喜欢这样的个性。听惯了喜鹊声音的我,喜欢有一个乌鸦在我的身边。新教育需要干干。
我用近一个小时谈了我的思考,从运城会议的准备,到公益项目的开展;从研究中心的蓝图,到宣传出版的计划;从教育在线的发展,到实验区的运转;从星期二的新教育沙龙,到新教育的品牌建设。。。;我希望以研究中心作为基点,展开新教育的工作,因为实验学校需要具体的指导与服务。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新教育就会被时代抛弃,被实验学校抛弃。
我说,新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的研究水平。干干任重道远。新教育人任重道远。
11点半,离开两岸。干干与马玲还在那里。我曾经开玩笑说,两岸,对于新教育来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点。
没有带雨伞。外面是标准的烟雨江南。我喜欢在雨中行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