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教育行者NEI
新教育行者NEI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832
  • 关注人气:23,9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部分:给灵魂洗个澡--苏静新诗教评价之一

(2006-12-02 18:22:52)

第一部分:给灵魂洗个澡

为什么要讲第一个问题:给灵魂洗个澡?

非常巧的是与我昨天在坐飞机的时候读到的一篇文章有关。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给灵魂洗个澡》。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讲的也是一个从事诗教的人,一个83岁的叶嘉莹老人,她说她这一辈子都是为诗教而活着。

那么,如果今天28岁的年轻人,我想她如果也能够象叶嘉莹老人那样,再有五十年,六十年的时间为诗教而活着,我相信我们诗教的复兴,我们中华文化的复兴是有希望的。看报纸的时候,我记下了很多精彩的话语,我想把它和大家一起分享。事实上许多话语同时也是我们评价苏静老师课堂一个很好的参照。

记者访问叶老的的时候她说: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医治唯利是图、浮躁病、空虚症的一剂良药,能够给人们的灵魂洗个澡。她讲怎么样从事诗词教育?培养孩子们的诗词兴趣,可以用唱歌和游戏的方式来教他。不妨在幼儿园开设一门古诗唱游的课,孩子们会从中受益终身,而且可以使得我们的古典文化代代相传。

叶老在介绍自己经验的时候说:我六岁的时候开蒙的读物是《论语》。我称她为老先生,尽管她是位女性,但是我还是称她为叶老先生。但是她女儿上学的时候背的是开始来来来去去去的儿歌,这些对启迪儿童的思想和知识储备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反而会浪费孩子一生最珍贵、最强的记忆。如果让他们背诵一些古典著作、诗词,他一生都不会忘记,而随着他生命的成长,当他的理解力发达起来的时候,自然就能够悟出其中的道理。

我觉得她这两段话讲的实际上是讲我们在儿童时期尤其是在低幼的时期,进行诗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重要的方法。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很多人担心能不能教的懂,教不懂没关系,人生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就是小的时候,现在很多的简单的儿歌对孩子没有任何价值。我们编的《中华经典诵读本》每学期一本,今天九月份已经在我们实验学校开始使用,很多孩子能够在一星期内把这本《中华经典诵读本》背的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孩子们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去记那些没有用的东西,去记那些教辅书,我觉得是最无聊的。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记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会随着他人生阅历的丰富而慢慢理解,体认。儿童学诗词,不一定用我们成年人的方法,可以从唱歌开始。今天上午,我在神道口小学,他们用了很多歌舞剧,实际上中国古代的诗词本来就是吟唱的,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见的不多,我不知道平时的课堂里有没有这样的形式,如果没有的话至少在今后应该加强,同时,通过游戏学习诗词也非常重要。

叶老先生还说,学人文学科的,应当担当起将民族精神命脉传承下去的责任。而学习中国古典诗歌,能够唤起人们一种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这是讲诗词教育的价值意义。她说,优秀的诗歌经过千百年来的淘汰,千百年来的历史冲刷,传颂至今的都是能够超越物质世界的而抵达精神世界的表达。

叶老指出,那些诗词的作者,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人格,他们的品行,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都在他们的诗歌中体现出来。诗是千古以下的心灵和千古以上的心灵的一种交流。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造访,穿越时光的旧路,两个灵魂碰撞着,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在这个交流碰撞中,你能够提升自己,及时的得到人生的启发。读诗歌,是一种绵延不断的声声不息的生命的相互感发。

她认为,现在的很多老师教诗,教诗歌作者、朝代、中心思想等知识,是属于表面的教育,并不能让孩子们走进诗歌的精神世界。而她讲诗歌,注重的是诗歌中感化的生命,不光带着她自己的生命,而且带着古人的生命。她认为,诗歌是“活的”,是生生不息的。

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要求来要求当前的小孩子,是很难的,也是不现实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苏静的诗歌教育中,已经把这样一种对诗的感悟也渗透在她的诗歌教育中。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我们说这是最高层次的一种诗歌教学。

叶老说,她相信古典诗词这份中华民族的遗产中富有人性魅力的存在,可以完全成为现在精神的教科书。在这份遗产中蓄积了古代伟人的所有心灵,品格,修养。它能够帮助活在物质世界的人们,帮助我们的青年学生开启精神世界的大门。她说,她曾经亲自体会过诗歌里面生动的、美好的高洁的境界。而现在的年轻人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够把这扇门打开,让大家都能够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进入到那里面来,这就是她一辈子要做的事情。她说这就是她一个八十三岁的老人还在不辞辛苦的做的原因。

看完这篇长篇报道,我非常的感动,我给苏静写了一段话:“给灵魂洗个澡”就是你下一本书的书名。非常好非常精彩,因为我们人生的精神世界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够进入。我一直在说,人就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的世界,另外一个是精神的世界。当我们有的人在孜孜不倦的进行物质世界享受的时候,实质上他的精神世界是苍白的,现在很多人几乎是没有精神世界,我们有个很经典的笑话:说到西北去看到一个小孩不上学在放羊,记者问他你为什么放羊,孩子说:家里没钱要赚钱,为什么要赚钱啊?赚钱讨老婆,讨老婆干什么?生娃,那么生娃干什么呢?生娃放羊。尽管放羊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一种纯粹的物质生活的一种循环,而作为人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生活。

我觉得,诗歌就是精神生活的一个最高的境界,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你看那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那些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它最精致的语言是诗歌。在古人唱和的过程中,在古代文化传承的这样一个长河中,我觉得如果没有诗,讲话的时候说不定就很乏味。我们在形容一个人讲话精彩的时候我们都会说他用诗意般的语言。

所以,在诗歌离我们远去的时候,上有八十三岁的老人下有二十八岁的年轻人,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希望。我觉得这样一种孜孜不求的境界,正是我们新教育人的一个重要的使命,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努力去撬动传承中华文化。

在刚才苏静的课堂里,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了苏静和她的魅力宝贝们,已经在行动了。我相信,不管他们今后能走多远,诗的种子已经播下来了。也许,今后他们绝大部分甚至是百分之百的人不一定能够成为诗人,但是他们对诗的情怀已经种下来了。而这样一种情怀是最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