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中“横行”的理解(发表于《语数外学习》)
(2012-07-11 21:09:31)
标签:
樊哙平城《燕歌行》横行匈奴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关键词:教材
高适的《燕歌行》是唐诗中的极品,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将其选编入册,可谓是独具慧眼。《燕歌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作为高中的学生,学这样的诗,形成对战争正确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组织学生研读这样的作品,充分发掘它的魅力,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对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理解,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诗歌的正确解读。在此,针对“男儿本自重横行”中“横行”的理解,呈现一点思考,不惜贻笑大方。
通行的说法是:
“男儿本自重横行”,男子汉本来就看重杀敌打仗,这样方显出男子本色。重:看重。横行:纵横驰骋,不可阻挡。这句话最早出于《史记》,汉代有个名将叫樊哙,他曾与吕后说:“臣愿将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意思是说,他希望能带领十万军队,去扫荡匈奴。因为当时和匈奴矛盾很深。这里高适是活用了樊哙的话意,表唐军将士同仇敌忾,杀敌的土气很高、很旺盛。
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高适在引用这一典故时,应该不会不知道这一背景,更不会不理解“横行”的深层内涵的。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卷十六中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
我们结合下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也不难看出,诗人对将领的感情态度是很明确的,对将领的恃勇轻敌作了有力的批判,我们在引导学生解读时,也应该提供相应的资料,帮助启发学生作相对准确的理解。,料轻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我想,经过我们的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一些疑点如果能产生兴趣,并迸发出积极探索的欲望,无论结果怎样,也是值得我们欣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