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2025-05-18 15:17:51)
标签:

旅游

分类: 祖国各地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自生自灭于河北大地的古中山国,能够跻身于战国七雄的狭缝中成为第八雄,一定有它自己独到的本事和能力,它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也一定是相当的发达,只不过由于提前被赵国所灭而没有赶上秦国统一的那段血雨腥风,所以它的历史被隐藏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王国”。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不管怎样,今天是不可能穿越回几千年前一窥古中山国的究竟了,但是在河北博物馆里,通过它们的古中山国出土文物,我似乎感觉被拉近了与这个神秘王国的距离,这些精美绝伦的文物的身上除了诠释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展现了古中山国精湛高超的手工技艺和神奇秒想的创造能力。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这个像一只小猪一样笑眯眯的东西,是一只蟠虺纹兽首流嵌松石铜匜,匜(读Yi)是古代贵族的盥洗用具,与下面再放一个铜盘就可以配套使用了,盥洗时,用匜从上面浇水,下面用铜盘承接洗后弃水。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这只青铜匜器身椭圆,深腹,小平底,矮圈足。匜的流口为兽头状,兽耳挺立,特别是那双眼睛上镶嵌的绿松石,显得既高贵又有工艺精湛感,就像现在镶嵌了钻石一样,兽口张开形成流水的口,憨态可掬,那样子简直太萌了。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你看它的尾部还有一个兽形小动物,也是双眼镶嵌着绿松石,这在几千年前绝对是高大上的器物啊,特别是那小动物四足牢牢的抓住匜的腹部,回头一望的样子同前面憨态可掬的神态前后呼应,真是太可爱了。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这是一只蟠虺纹铜瓿,浑身上下布满了细密的蟠虺纹,像绳索一样的蟠虺纹细密到令人发指。腹部由双凸棱綯纹结成络绳纹四周,将器身等分为3层24个纹饰区,规矩而华美。器形匀称典雅,花纹繁缛富丽,做工极为精细。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在它的肩部两侧有一对兽首形环耳,那个兽首的形态逼真凶猛,刻画的相当到位,在环耳下面还套着薄片形的大圆环,这工艺在那个年代有点不可思议啊,在另外两侧也有一对扉棱式耳,同样是雕刻的精湛逼真,简直就是鬼斧天工一样。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这是一个春秋窃曲纹铜醽,是盛酒用的,器身矮扁,侈口,束颈,斜肩,鼓腹,下腹内收为平底。肩两侧各有一个兽耳,器身饰有四圈双头龙纹图案。纹饰精美,制作细致。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这是一只战国凤首青铜匜,器形为凤首,环眼,短喙。器口内敛,椭圆深腹,三兽面纹蹄形足,前有流,后有扳手,腹下部对称置兽面衔环两个。流为凤首短喙,特别是凤鼻和凤嘴为流的盖,当倒水时可自动张开,这设计的真是巧妙啊。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同样在这个匜的后面也有一只小动物,这玩意叫做扳手,扳手上有一个蛇形的兽头,扳手下面装饰了蛇纹。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这玩意叫络绳纹铜扁壶,壶身扁方,鼓腹,矮圈足,上面还有一个盖,盖面两侧装饰兽首衔环,兽首的双眼镶嵌绿松石。壶肩两侧、腹部四面设有三组六个对称的麻花形提环,显然是为穿提链而作。壶身四面外表均饰兽面扭结双重绳索纹,圈足外表装饰由三角云纹组成的绳索纹。此壶造型、纹饰模仿游牧民族马上盛水盛酒的皮囊样式,别具一格。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这个叫提链铜壶,果然是带了一堆链子,壶盖顶上中间有一环鼻连结两节铜链和一只圆环。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面衔环,两侧铜链连接于中间的龙首璜形提手上,共同构成提链。盖上的两节铜链由圆环与壶肩一侧的提链相套,圆环既可在提链上自由移动以便开启,又可保证骑马活动时壶盖不脱离壶体。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这是一只凤首提梁铜盉,铜盉这东西是古代的一种酒器和水器,主要用途是盛水、调酒。该铜盉带盖,直口,圆肩,带流,圆鼓腹,三个蹄形足。盖微鼓,环形钮上套一圆环,环套在提梁上,防止盉盖脱落,这个设计就像现在的茶壶盖上栓个绳子一样。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最叫绝的是那根弓形提梁两端铸成龙头形象,而盉前面的流口做成一只凤头,看上去提梁头上的那只龙头似乎正在撕咬那只凤头,凤头的颈部上扬,口部微张,好像在挣扎嘶鸣的样子,那姿态真是矜持优美啊。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这个东西叫做圆形猎帐中心铜柱帽,实际上就是一个柱子的顶帽,这个近似蘑菇状的铜帽,顶面有三个等距的三角形孔,估计是用来将帽子和柱子固定在一起,铜帽的周圈有15个吊环,估计是用来拴绳索的。所以这个军帐柱顶帽架设十分巧妙,将柱帽安装在高柱之上,用十五条绳索从帐帽吊环里穿过,然后呈辐射状拉向周围固定即可。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这是一只出土的椁室铜铺首,在王棺上的八个大铺首之一,铺首的兽面衔环,额中部有虺纹,双角向内弯曲,铺首的背后有长榫,便于嵌入棺板。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这是一个错金银金牺尊,一般是用来装就器具,细看一下,它的造型非常可爱,它的面部是掐丝的设计,而且眼眉上也镶嵌了绿松石作为装饰,它后背上的盖钮还做成了一只曲颈的天鹅,那只天鹅正悠闲地回首叼啄背上的羽毛,神态安逸。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这是一个鹰柱铜盆,造型极富气魄。盆内中央的圆柱上站立一只昂首展翅的雄鹰,鹰的双目圆瞪,长喙尖利,羽毛丰满,振翅欲飞。鹰的双爪正紧紧攫住两只蛇头。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这里最让我惊艳的是这个银首人俑铜灯,这个铜灯设计的相当巧妙,由人俑座、蟠离杆、蛇和灯盘组成。在兽纹方座上立一青年男子,身著云纹右袵袖锦袍,腰间系带并挂有带钩,头部银制,精致的头发,黑宝石镶嵌的眼睛,十分传神。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男子两支手臂平伸,左手握一蛇尾,蛇头上挺顶住一个灯盘,下面的灯盘内也盘着一蛇,蛇头顶住上面那只蛇的中腰,使上面的蛇身稳定,男子右手还握有一只蛇,用它顶灯柱,灯柱上有变龙戏猴。当灯燃起后上下通明,光照俑目,宝石闪闪发光,呈现出杂技艺人玩蛇耍猴的景象。 

从河北到河南(31)---河北博物馆带你认识古中山国

我觉得这个“银首人俑铜灯”可比那个汉代的“长信宫灯”高级多了,要知道古中山国这个灯是战国时期的,秦朝还没建立呢,比汉代早出去好几百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