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北到河南(1)---到了保定,不得不看的直隶总督署
标签:
旅游 |
分类: 祖国各地 |

别看保定现在不怎么样,当年它可是明清两朝的直隶总督所在地,所以那个“直隶总督署”早就是大名鼎鼎了,一直想去看看。到了保定找人一打听,这个直隶总督距离我住的酒店还真是不远,沿着门前的裕华路一直走就是了。果然是没走多远就看见路边高高的竖着两根对称旗杆,据说这旗杆是由民国年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初建,当时为中国古建旗杆之最。

这个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文保碑上方的标语倒是挺应景的。据说原建筑始建于元朝,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个皇帝,可谓是大清王朝的历史缩影。

这是直隶总督署的正门,这个直隶总督名列全国八督之首,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并且统管山东、河南一切军政事务,其权利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因直隶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所以历届直隶总督一衔非重臣莫属。

由于直隶总督的位置如此重要,所以历届的直隶总督都是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都曾担任过直隶总督。最显赫的就要数李鸿章了,李鸿章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全权负责直隶、山东、奉天三省的外交、贸易和兴办北洋海陆军等事务,兼任两大重职就使得他“威望最隆,北洋劲旅,非他人所能统御。

这个“公生明”的牌子我在很多古代的县衙府衙里都见过,其实下面还有一句是“廉生威”,这是明清两代一些正直廉洁的官吏用以自戒的座右铭。“公”即公正无私,“明”即明察是非。,“廉”即廉洁,“威”即威望,就是处事公正才能明察是非,做人廉洁才能树立威望。

在公生明牌匾的背面是著名的《御制戒石铭》,上面写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名言,两宋以后这个《戒石铭》就遍布全国各州县衙署的大堂前,令州主县令坐在大堂上就可以看见这16字,以警戒其秉公办事,从政为民。


这是总督署的大堂,为总督拜牌迎旨、举行贺典、处理重大政务之处。大堂五开间,长22米,进深10米,高9米,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以黑色油饰为基调的大堂布置的森严肃穆。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烙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

室内陈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大堂明柱上悬挂着醒目的抱柱联,其中有直隶总督李鸿章70大寿时光绪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赐的联匾。

在总督书案的两侧,分别立着十块出行时走在轿子前面的职衔牌,浩浩汤汤可比现在的摩托开道威风啊。因为直隶总督名列全国八督之首,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并且统管山东、河南一切军政事务,其权利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因直隶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故直隶总督一衔非重臣莫属。

整座总督署建筑群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个组成部分,各路均为多进四合院格局,类似北京的故宫。中、东、西三路主次分明。中路建筑为衙署主体部分,由五进四合院组成,各院正房均建筑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两侧配以左右耳房、厢房等。整体布局自南向北依次是大门、仪门院、公生明牌坊、大堂院、二堂院、官邸院、上房院,这些建筑均保存完好。






这是总督署的二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东侧室为议事厅,西侧室为启事厅,是总督与幕僚议事之所。立堂呈四合院形制,布局严谨,四周庞廊贯通。托凛、廊檐、门嵋一手江南做法,雕刻精细。其木结构还留有宋、元风格。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





清宣统三年(1911年),直隶总督废除,使命结束。民国五年改为直隶督军署,民国九年改为直鲁豫巡阅使署,第一次直奉大战策划于此,民国二十二年改为保定行营,民国二十四年改为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民国二十八年改为日伪河北省机关,民国三十四年改为国民党第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民国三十六年改为国民党省政府和国民党保定警备区司令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