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齐鲁大地转个圈(61)---青州博物馆

标签:
旅游 |
分类: 祖国各地 |

在青州古城溜达了不少地方,但实际上在青州这地方最值得一看的还是青州博物馆,你可别看门脸不大,也别问里面都有啥,光是看看名头就吓死你,2008年的时候就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当时在全国县级市博物馆里面这是唯一的一个,当时山东省一共才有四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分别是山东博物馆、青岛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还有就是青州博物馆,你说厉害不厉害。


我来的不是时候,正赶上青州博物馆新馆建成,新旧两个博物馆搬迁之际,新馆还没开业,所以只能在老馆看看了。青州博物馆老馆没有多大,整体是一个四合院式仿古建筑群,金色琉璃瓦覆顶,看上去金碧辉煌,具有浓郁的传统色彩。截至2023年5月,青州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余件。

这个想笑面虎一样的东西是商代青铜器亚醜钺,估计是一个打仗的武器吧,砍柴火也行。1965年在青州出土发现的,器身透雕人面纹,人面五官微突出,双目圆睁,嘴角上扬,口中露出城墙垛口似的牙齿,因其口部两侧对称地铭有“亚醜” 二字,故得名“亚醜钺”。


这是一个商代的“父己”铜爵,1984年4月出土于青州市于家庄村,深腹而且腹壁较直,腹部饰云雷地纹一周,上饰饕餮纹。圜底下有三个三角形刀状足,一侧有兽面鋬,鋬内有铭文“父己”阴文。上面有二个菌状柱,柱顶饰涡纹。此爵与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铜器中“父己”觯、“父己”鼎的铭文一样,根据此爵的形制,可以判断其年代为商代后期。



这是青州出土的八个汉代小玉人,均为裸体,玉质为青黄色,晶莹细腻,有光泽。该组小玉人除两女一男正面略有土沁外,其余五件皆保存完好。女性发丝清晰可数,无发饰,披发散置腰际。男性头戴平顶型发饰,有带系于颌下,带子两端交叉搭于胸前。玉人面部丰腴,身体肥胖。男、女的生殖器刻画明显,但第二特征不明显,呈儿童状。这组裸体玉人,应为祭祀用具,用于祈祷神灵,多子多福,传宗接代。



这是一个兽形水滴,是汉代器物。该物件作四足着地爬行的兽状,口衔一耳杯,蒜头形鼻,双眼注视前方,大嘴、双耳、双角、双须。背中部有一短圆柱,圆柱中空,口径为1厘米,并与空腹相通。嘴上有直径0.2厘米的小孔,孔与空腹相同,与耳杯的耳平行。这样水由背上的孔注入,可流到耳杯中,通过耳杯滴入其器物,使用很方便。圆肚,四足粗壮,每足四趾,足关节部有倒刺状饰。尾较长,呈弯曲状。器身嘴角、肚下均饰流云状卷毛。这件兽形水滴,结构并不复杂,但铸造精细,造型奇特,构思巧妙很科学,既经济实用,又美观新奇,是一件颇具匠心的工艺品。

汉兽形铜水滴
长16、通高6厘米,重787克
作四足着地爬行的兽状,口衔一耳杯,蒜头形鼻,双眼注视前方,大嘴、双耳、双角、双须。背中部有一短圆柱,圆柱中空,口径为1厘米,并与空腹相通。嘴上有直径0.2厘米的小孔,孔与空腹相同,与耳杯的耳平行。这样水由背上的孔注入,可流到耳杯中,通过耳杯滴入其器物,使用很方便。圆肚,四足粗壮,每足四趾,足关节部有倒刺状饰。尾较长,呈弯曲状。器身嘴角、肚下均饰流云状卷毛。这件兽形水滴,结构并不复杂,但铸造精细,造型奇特,构思巧妙很科学,既经济实用,又美观新奇,是一件颇具匠心的工艺品。



这些陶马的样子怪怪的,它们是古人去世后的随葬冥器,它们的制作在中国秦代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而在青州博物馆的这些陶俑、陶马,是西汉时期的,它们在秦代的基础上做工更加精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