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齐鲁大地转个圈(58)---青州古城里的老牌坊
标签:
旅游 |
分类: 祖国各地 |
刚一走进青州古城,我发现这个古城的一大特点就是石牌坊特别多,几乎没走几步就看见一座,据当地人讲,现在已经少了很多啦,在历史上青州古城里曾经的石牌坊不下二三十座,想一想几十座牌坊排在一起也是相当壮观了,我感觉这好像也成了古城里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

这个是“柱国坊”牌坊,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为旌表大学士刘珝而立,四柱三门式,柱前有石兽,总宽度12.78米,总高度12.74米。刘珝,字叔温,明代青州府寿光县人,今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明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和,历仕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明宪宗称其为“东刘先生”,并赐印“嘉猷赞翊”。

这个是“大学士”牌坊,始建于嘉靖二十二年,为旌表青州府诸城县人翟銮而立。该坊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5.94米,总高度12.65米。翟銮,字仲鸣,青州府诸城县(今诸城市)人,以锦衣卫籍举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

这个是“一门科第”牌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旌表青州冯氏家族而立。该坊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2.92米,总高度11.32米。青州冯氏家族自冯裕开始,书香传承,科第连绵,人才辈出,自明正德三年,冯氏三代65年的时间内,先后有冯裕、冯惟重、冯惟讷、冯子履、冯琦、冯瑗等6人考中进士,冯惟健、冯惟敏、冯子咸等3人考中举人。

这个是“海岱都会”牌坊,该坊四柱三门式,总高度9.4米,总宽14.4米。四柱三门式牌坊,中间之门宽阔,可以通车马。因为古代青州地处山海之间,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为彰显古代青州的历史地位,设立了这座牌坊,是青州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这是“大宗伯”牌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陈经所立。2014年,复建,四柱三门式。陈经,字伯常,号东渚,明青州府益都县城里(今青州市)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性耿直敢言,“立朝三十年,门无私谒,卒后囊无私遗”。

这是“太保”牌坊,该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四柱三门式,为旌表青州人邢玠而立。邢玠,字搢伯,号崑田,明代青州府益都县人。隆庆五年成进士,官至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逝世后赠太保。万历二十五年,邢玠以兵部尚书、蓟辽总督统兵朝鲜抗倭,大获全胜。

我估计在古代牌坊这玩意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说立就立的吧,你看有的牌坊在脑袋顶上还挂着“圣旨”的牌匾,这么多石牌坊立在青州古城,这也说明当时青州这地方应该是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物鼎盛的宝地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