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齐鲁大地转个圈(33)---瞻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标签:
旅游 |
分类: 祖国各地 |

美景如画的台儿庄逛完了,但我依然念念不忘的是让它一战成名的那场血战,我最后来瞻仰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纪念馆的占地面积很大,远远的能看到有一个堡垒的造型,明确地告诉人们这里是纪念什么的。进入纪念馆之前要先登上三十八级台阶,意义深远的意味着那场震惊中外的中日台儿庄大战发生在1938年, 而台阶后面那二十四根雪白的立柱,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进入纪念馆之后,感觉展品中大多数都是后期整理的文史资料,而历史事件中的实物和真实遗物较少,看着不是很过瘾。但是我在这里看到了很多那场血战中英雄谱的照片,这些经常在影视作品中耳熟能详的名字,这回看到他们长的什么样了。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春,日军坂垣师团自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小一本矶谷师团沿台枣支线挺进,欲速取台儿庄以图徐州贯通津浦。坐镇徐州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以汤恩伯部在峄北拊敌之背,在以台儿庄为重心的广大鲁南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惨烈战役。

这是委员长给李宗仁签发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委任状,不知道是不是原件。

池峰城,在电影“血战台儿庄”中被塑造的很出彩的抗日名将,感觉他本人的照片可比电影中端庄和标致多了,在台儿庄会战中,池峰城率不足万人苦守孤城达20余日之久,为抗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在电影“血战台儿庄”中最让人感动和震撼的要数川军将领王铭章,王将军带领着川军将士出川抗战,没想到竟然没有部队收留他们,最后第五战区的李宗仁收留了他,李宗仁说:凡是抗日的我都要。王铭章立下的誓言是“受命不辱,临危不苟,负伤不退,被俘不屈”。结果王铭章率领的川军在台儿庄会战中,因誓死保卫藤县而全部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

影片中全身负伤的王铭章军长坐在已被日军占领的城楼上,面对着周围虎视眈眈的小一本,从容的在废墟中拿起一根燃烧的木棍点燃最后一颗烟,然后笑看着周围的刺刀。这形象太帅了,这才是中国军人的形象。王铭章战死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国家总统给了他“死重泰山”的亲笔题词,据说这在抗日殉国的将领中是最高的赞誉,没有之一。



李品仙、于学忠、徐祖饴、庞炳勋、张自忠....这些名字都是在电影中熟悉的,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陌生的名字叫刘振东,他的说明上写的是“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队中将司令”,我猜这个游击队的司令应该跟国军没什么关系,可能是新四军的代表吧。

这里还有一张国民政府颁发给庞斌勋等人的授勋证书,庞炳勋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但他们这个证书实在是太简陋了,完全就是手写的呀,不过审批手续倒是很严格,需要经过文官长、局长、秘书、科长、科员、书记官这么多道审批呀。





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真是难得一见啊,感觉那时的摄影人员真是不容易,在枪林弹雨中还依然能够拍的如此清晰,真要谢谢他们,他们用生命让我们知道了中国军人的形象,了解了什么是残酷的战争。

在台儿庄大战中,日军曾一度占领了城寨四分之三,而孙连仲所部寸土必争,死力支撑,使我军完成对敌合围。四月六日,孙、汤各部发起攻击,将敌一举击溃。看来这场大战应该是孙、汤两部共同完成的,不知道为什么这里对汤恩伯的介绍很少。资料上说这场血战历经好几个月,歼敌万余,击落日机两架,缴获战车五十余辆,大炮三十多门,枪枝万余。
前一篇:重要通知
后一篇: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