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祖国各地 |
国庆八天黄金周,不出去走走实在是憋得慌,可是一方面是害怕疫情,另外也害怕人多,于是我们根据毛主席“让开大路,占领两乡”的指示,避开那些著名的旅游景点,直插辽宁的新宾满族自治县,想探访一下那古老的满族文化。
我们第一站去的是新宾县的赫图阿拉故城,这应该是全中国最满族的地方了,因为这个故城是大清帝国创始人努尔哈赤的故乡,努尔哈赤就是出生在这里,所以说这个故城是大清的发源地都不过分。不过这个努尔哈赤的出生地虽然名头很大,但很低调,没有旅游景点里常见的豪华大门楼,只是由青石片堆砌而成的门垛就算是城门了,但看上去绝对是易守难攻啊。
进到里面才发现,它之所以叫做故城而不是古城,因为商业氛围很谈,里面没有其他古城那种旌旗招展的喧嚣,也没有闹腾腾腾的商业街购物,完全都是展示当年满族人生活场景的地方。走在故城里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指示牌,按着指示牌寻找自己想看的地方。这里的门票是六十元不算便宜,但如果在这里住宿或者吃饭就可以免门票了。
其实满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两个少数民族能把汉人弄得服服帖帖,满族就算是一个。但是另外的那个蒙古族现在依然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统领着一个省级的自治区,可是当年那么强盛的满族混到现在已经衰退的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几个自治县,在这个故城里能看到的也大多都是这样的遗址,不过从遗址上也可以显露出当年的辉煌。
然而让人不解的是,现在屏幕上的宫廷剧、惊心剧、武打剧、丫鬟和阿哥的破事、王爷和皇帝的争斗......,这些情节几乎都是大清朝的事,都发生在满族人身上,好像另外那个大元朝压根就没出现过,尽管他们有文字有语言,只可惜就是没有故事。但遗憾的是在这个满清的故城里,能看到的都是遗址,几乎没有故事。

小院的一圈都围着高大的院墙,院墙上面是这种很有满族特色的花墙。
虽然院子不大,但是里面的功能能不少,正房加上厢房能有七八幢房子,但是这一切就是看看热闹就算了,没有任何意义,估计连努尔哈赤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但这种烟囱的样子是典型的满族特色,想像一下我们汉族人房屋上的烟囱在什么地方啊,是不是从房顶上钻出来的,而满族人的烟囱是在房屋山墙外面像宝塔一样单独站着,靠烟囱根上那一根烟道和房屋里的炕相连接。
所有的烟囱全是这样,真是一绝呀。因为满族人早先都是用树皮或茅草搭盖房屋,如果烟囱插在房子顶上,那烟道里的火就容易把房屋点着了,而像现在这样,烧火炕的时候烟和火就会从地面下的烟道传送到屋外的烟囱里,既安全又暖和,满族人真是聪明啊,这才是真实历史的还原。
在别的地方可能管这玩意叫馒头、火烧、粑粑、馍馍、杠头、馕....,但满族人管这个叫饽饽,当场现做现卖,生意还不错,等了半天才抢了一个镜头。
这是一个最典型的满族农家小院,除了那八个红彤彤的东西以外,其他的都非常真实,两个挂在窗台上的草筐你知道是干什么的吗?那叫蛋筐,是母鸡下蛋用的,母鸡要下蛋时就会飞到那里面,既隐秘有安全,鸡蛋还不会打破。
看到没有,烟囱也是自己立在外面,但那几个尖尖的东西是干什么的,可别以为是大清士兵戴的帽子,是有点像但不是,那玩意叫酱帽子,是扣酱缸用的,下面的那些大缸就是满族人做酱用的酱缸,到了晚上或者下雨天就得把酱帽子扣上。
穿过这个月亮门就是赫图阿拉故城里的后金宾馆了,能吃还能住一条龙服务。我们的午饭就是在这里解决的,饭菜做得不错,很有满族特色,而且还免门票,何乐不为呀。
这个宾馆完全是按着满族特点修建的,雕梁画栋弄得很漂亮,样子和北京颐和园里的一些餐厅有点像,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不是什么遗址了,完全是为了旅游的一处商业开发,但是在整个古城里的商业开发仅此一处,很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