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第一游(16)---呼伦贝尔,我来啦

标签:
旅游 |
分类: 祖国各地 |
呼伦贝尔?你没看错,就是这几天气温达到零下42度的那个地方,不过我去的时候那疙瘩可非常的舒服,正是红太阳高照、绿浪无边的宜人季节。从小的时候就记得有一首歌叫做“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歌里形容的呼伦贝尔就是红太阳高照、绿浪无边的景象,今天我终于来了。
我们第一站先到了呼伦贝尔老城,这个老城是呼伦贝尔除了草原以外,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传说很久以前,草原上并不像现在这么美丽,那时候风妖和沙魔横行,使得地上寸草不生。草原上有一对勇敢的蒙古族情侣,女孩能歌善舞才貌双全,叫呼伦;男孩力大无比,能骑善射,叫贝尔。他们一起与草原上的妖魔奋勇搏杀,最后拯救了草原,把草原打扮得格外美丽,草原人民为感谢和纪念他们,就把自己的家乡取名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老城里有很多反映当地民俗风情的雕塑,但是我觉得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骏马驰骋的这位,他叫苏炳文,他的塑像坐落在老城最醒目的位置,他是呼伦贝尔草原的骄傲,是一位抗日的民族英雄。他曾是呼伦贝尔最高的军政长官,抗日战争爆发后,自发的组织我装力量,与侵略者进行了浴血奋战,抗日英雄总是得到人们尊敬的。
呼伦贝尔自古就是草原上一个商业贸易重镇,因为呼伦贝尔草原是众多古代文明重要的发源地,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像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都曾繁衍生息在这里,所以这里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摇篮,在世界史上占据较高地位。而街头上这一组大铜钱的雕塑,就形象的反映了老城曾经的繁华。
在呼伦贝尔老城的街路中间可以看到一组硕大的算盘珠子雕塑,这也充分说明了草原人是非常精明的,他们利用擅长的经商和算计使得草原得到繁荣和发展。
呼伦贝尔的草原人真是够幽默的了,我开始还真以为这是一家银行的招牌呢,我还琢磨这家银行的招牌够花俏的呀,但愿这不是什么恶作剧。
现在这个呼伦贝尔老城主要就是商贸一条街,是整个呼伦贝尔市最繁华的地方,里面经营着各种各样的买卖,在这里可以吃到最正宗的蒙餐,到了草原这项活动我是一定必不可少的啊。
呼伦贝尔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呼伦贝尔这个名字在东汉的时候就有了,10世纪初至12世纪,呼伦贝尔属于辽国;12世纪初至13世纪初,这块土地属于金国。这里还曾经是成吉思汗祖先的居住地,在清末时呼伦贝尔是副都统辖地,1915年呼伦贝尔划为 “特别区域”(不知道这是什么级别),直接归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节制。1945年解放后,成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1946年改为呼伦贝尔自治政府。1948年改为呼伦贝尔盟,盟府驻海拉尔市。